兴水惠农润民生
——我市农村水利工作亮点回眸
水利兴则农业兴。
如今在我市,一项项农村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一个个农业灌区实现了高效节水,一条条河道恢复了清洁通畅成为生态美景……一幅幅兴水惠农、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记录着我市水利铁军为农村水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近年来,全市水利系统以“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奏出农村水利最强音,累累硕果惠泽民计民生,为全市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病险水库山塘“清零”提档加速
一直以来,水库和山塘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同时它们也是事关公共安全的重要水利工程,一旦垮坝失事,将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造成毁灭性破坏。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去年8月,我市部署病险水库山塘“清零”行动,各县区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开展了全面排查,确定了41座需除险加固的水库、15座需提标整治的水库、107座需综合改造的山塘。
今年是病险水库山塘“清零”行动集中攻坚年,各县区按照三年基本完成“清零”的目标,排定时间表、路线图,签订任务书、责任状,目标细化到日、任务落实到人,图表上墙、挂图作战,提速实施除险加固,同时严控工程质量,确保加固一座、销号一座。
快字当头,更要质量为先。在质量控制方面,各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各级水利部门履行起了安全监管职能,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控制,力求根除病根,达到实效。
对于跨汛施工的病险水库山塘,施工难度和风险并存,“病库限蓄、险库放空”的度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要求,今年需跨汛施工的赋石、泗安等20座水库,制定切实可行的度汛方案,落实应急物资、人员、队伍,确保施工、度汛“双安全”。明年实施除险加固的21座病险水库,要限制水位运行,“三类坝水库”(即病险隐患较重的危险水库)必须空库运行。
标准化管理全面推行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涉及到每个乡镇、村和基层水管单位,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016年起,我市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突出确权划界、放水预警方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房配备、工程档案管理、观测监测等方面。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各个管理环节,将水利工程运行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让水利工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331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管理人员定岗化,管理经费预算化,操作运行信息化,日常检查制度化,环境面貌景观化,工程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安吉县作为标准化创建示范县,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选取冷水洞、狮子石等9座水库组成新型便利的水利工程精品观光带,融入当地特色,高端设计,高品质建设,形成一处一景,彰显安吉特色。作为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20个省级示范县之一,长兴县分类组织实施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各类工程创建工作进度均走在全省前面,基本实现了“五年任务,两年完成”创建目标,小型水库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圩(土斗)区管理模式创新特色做法在全省推广。
高效节水灌溉继续扩面提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高效节水灌溉不仅节约水资源,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此,我市提速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建了一批节水灌溉园区,农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9万亩,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5个,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7。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有效带动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安吉,黄杜村核心白茶园区灌溉总面积941亩,这个灌区已全部采用移动式喷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6提升到0.9;在鲁家村灌区,灌溉范围包括安吉县鲁家村的14个小型农场,全部采用喷滴灌。目前,两个灌区取水口计量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骨干灌溉设施完好率均达100%,被省水利厅授予“浙江省节水型灌区(园区、灌片)”称号。
作为吴兴区节水灌溉管道建设试点之一,东林镇全镇每350亩水稻田就安装一个高压机埠,每2.5亩安装一个水龙头,地下管道埋设深度为一米以上。当地农民对此模式赞不绝口,称这种水龙头灌溉稻田管理方便,能根据稻田干湿程度灵活放水,比漫灌省水30%-40%。如今,全市已投资1亿多元,建成40个示范点,近4万亩农田使用地下低压管道灌溉系统。
生态美丽河道建设亮点纷呈
“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是人水和谐的最美画卷。我市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治理,系统整治中小河道,打造生态河网,并积极融入“生态建设”的理念,“十三五”共完成河道整治737公里,生态美丽河道建设亮点纷呈。
有淤常疏,才能清水常流。市水利局大力实施河湖库塘清淤工作。建立了“六年清一轮”的长效轮疏机制。结合太嘉河、环湖河道、苕溪清水入湖、扩大南排等太湖治理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加速实施东西苕溪、罗溇、幻溇等骨干河道的清淤。同时加强淤泥源头管控,落实河道两岸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立河道生态建设机制。在河道清淤和整治过程中,配套开展“景观、绿化、文化、生态”建设,做到“清淤一条、美丽一条、造福一方”。“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完成清淤3718万立方米,为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水环境。
河湖常清,关键在长效保洁。市水利局出台了河道保洁管理办法,落实了保洁资金、人员,建立了长效的保洁机制,实现了对全市7373条、9380公里的河道及所有湖漾内港保洁全覆盖、常态化。
多方齐抓共管,保洁全覆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南浔区、吴兴区针对河面保洁特别是水葫芦打捞工作,强化协作、统一行动,采用上下游拦截、网兜集中打捞的办法,有效缓解了河面水环境面貌,遏制了水葫芦大面积蔓延。德清县设立街道和村两级“河长工作站”,鼓励“企业河长”“乡贤河长”“巾帼河长”等民间力量充实“河长工作站”,打造基层河长沟通、学习、交流综合性实践基地,并与桐乡在交界河道试行互聘村级“跨界河长”形成跨界河道“一河双河长”制,成功实现两地河长资源共享、效率优化。
今年,全市还将打造1000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美丽生态河道(湖、塘、漾、库),各地正紧锣密鼓加快实施。相信在我市水利铁军的不懈努力下,兴水惠农的乐章将更加悦耳动听,山水合一、人水和谐的江南水乡画卷也将更加绚丽多彩。(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