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助推发展 卫星城星光闪耀

来源:宁波日报 2012-02-05 发布时间:2020-11-13 浏览量:13

新春伊始,鄞州区集士港镇城市建设捷报频传:镇中心卫生院、中心小学已建成投运;镇文化体育中心完成主体结顶;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5公里,联结成网;公交车始发站建设全面完成,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即将动工……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新城市正在宁波的西大门崛起。

为充分发挥中心镇连接城乡、“一根扁担挑两头”的平台和节点功能,我市积极探索具有宁波特点的新型城市化路径,从2009年开始开展卫星城试点,分别是泗门、观海卫、溪口、西店、石浦、集士港、慈城镇,去年又增加了周巷镇。围绕《关于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卫星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近10个配套文件,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试点2年多来,各试点镇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均高于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去年8个试点镇完成GDP402亿元,同比增长18.9%。

强化要素保障

推进从镇到城的跨越

按“造血型”财政扶持的思路,在试点镇建立县级财政管理体制,设立金库,扩大了试点镇的财政自**;市和县(市)区对试点镇的财政分成收入以2009年为基数,新增部分全额留镇,除上缴省和中央以外的,试点镇土地出让金全额留镇。随着试点镇的加速发展,镇财政可用资金大幅增加。

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凡是通过旧城改造、农房“两改”、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盘活的建设用地全部留镇。对试点镇用地指标实行年度计划戴帽下达。同时,列入市会战攻坚的重大项目,由市级统筹指标予以支持,去年平均每个试点镇的实际建设用地面积达到518亩,增加了近一倍。此外,观海卫、慈城、西店等试点镇还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探索土地统一经营管理。

对试点镇党政主要领导实行高配,由市委管理。各试点镇所在县(市)区可在核定的乡镇编制总额内,通过调剂适当增加试点镇的行政、事业编制,试点镇还可自主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和编外紧缺专业人才。此外,各试点镇均组建了城镇开发投资公司,设立了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高了试点镇投融资能力。

下放管理权限

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充分放权、依法下放、权责统一、有序交接”的原则,依法充分放权,赋予试点镇部分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各试点地区将数百项行政审批权和行政处罚权下放给试点镇行使。

据测算,每个试点地区平均下放近300项行政审批权限、约400项行政处罚权,涉及公安(交警)、地税、工商、国土、卫生、房屋管理、环保、质检、规划、气象、发改、经发、劳动等20多个放权部门。下放的权限基本涵盖了县(市)区一级的规划实施权、投资审批权、土地出让权、财政预算和财政政策制定权、城市综合执法权等事关卫星城市发展的重点权限。

涉及放权的职能部门大部分已进驻“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各类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各试点镇精简高效的审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去年各试点镇平均办结审批服务事项5万余件,办结率超过99%。

良好的服务吸引了民间资本,去年各试点镇平均新增个体工商户600余家,新增企业近200家,注册资金近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