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我们村里有规定,现在办喜事都得按照村规民约来办,不仅宾客范围缩小、办酒程序简化、奢侈菜肴控制,还能得到村干部和家园志愿者的义务帮忙,真是省钱又省心啊。”自打村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长兴县洪桥镇太湖村的村民受益匪浅。
今年以来,长兴县针对农村中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攻坚行动,而洪桥镇正是此次移风易俗工作的试点镇。据统计,自实施移风易俗行动以来,该镇直接指导简化红白喜事108场,办酒金额直接减少265万元;控制和减少各类喜事(生日宴、乔迁宴、买车酒、上学酒)近230场,间接节省近1300余万元。“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在红白喜事方面对全镇党员提硬约束,对一般群众提指导意见,有效杜绝了农村地区婚、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礼金繁重、办酒铺张浪费等现象,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更擦亮了文明底色。”洪桥镇党委副书记卢志刚说到。
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的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地,近年来,我市通过打造“生态引领、全域创建、成风化俗、和谐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湖州模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引领全国。从田野到农家,从生产到生活,文明之风吹遍农村千家万户,文明之花扮靓了全市每个美丽乡村。
以“美”动人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10月17日下午,“大爱湖州孝行菰城”市第三届敬老爱老模范事迹报告会在湖州广播电视总台举行。他们之中有人诠释博爱、仁慈、善良,有人用真情和爱心传递正能量。他们都用人间大爱,诠释着生活真谛,用人间至孝,彰显着超越平凡的勇气。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大爱湖州”主题,在全市广泛开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窗口、最美班组系列评选,连续十年开展“时代新农民”、“文明五心好公民”等典型选树活动,推动“最美风景”转化为“最美风尚”。
据统计,每届全国和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骄傲”评选,湖州届届榜上有名,先后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7人、全国“时代楷模”1个、“中国好人”24人,浙江省道德模范14人、“浙江骄傲”23人、“浙江好人”168人,市级道德典型600余人、行业最美人物3000余人。
在南浔区双林镇七星桥村,一支由最美家风示范户、文明家庭骨干组成的公益服务团队——“七星儿女情”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周都会定期、定向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上门开展志愿服务。而这,正是我市持续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推进优秀家规家训进礼堂、挂厅堂、入心堂的真实写照。
以“家风正、品德好、书香浓、环境美、邻里和”为标准,我市先后选树了“最美家庭”1200余户,引导农民家庭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圆家梦。同时,组建了356支农村家园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各县区“德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礼文化”等县域道德品牌特色鲜明,德清“民间设奖”、南浔“最美家风+”等公民道德建设载体亮点纷呈。
以“文”化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政策读一读很简单,但要让村民能够听得懂、乐意听却很难。”何捷告诉记者,“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些相关政策性内容比较专业、比较难懂,我们就想办法把这些内容转化为尽可能浅显易懂,能让村民能听得进去。”
把晦涩难懂的政策条款转化成一堂堂“接地气”的宣讲课,让村民能听个明白、理解透彻,正是“小红砖”广播宣讲团的作用所在,也是我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作出的有益探索——大力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
长期以来,党的理论宣讲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打造一支有能力、接地气的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是将党的方针政策下达的最好方式。我市坚持依靠百姓、发动百姓、面向百姓,持续深化“百姓百人讲百事”活动,通过百姓讲、百姓听,把舞台让给百姓,把话筒交给百姓,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内化为百姓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百姓的自觉行动。比如,吴兴区在省内组建首支“大学生村官宣讲团”,并组建了“153”村镇(街道社区)百姓宣讲网络,全区共有214名宣讲员被纳入宣讲网络体系中,他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群众喜欢听的事,成为基层宣讲工作的主力军。
位于德清莫干山镇的紫岭村,竹林环绕,环境优美。“民宿是村里的特色产业,村文化礼堂改建后相继承办了长三角民宿主论坛、在莫干山下朗读《之江新语》等重要活动,还重点推出了与民宿产业相关的一系列特色活动。”紫岭村党支部书记谢红伟说。
不仅仅是紫岭村,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建设,农村文化礼堂遍地开花,村民因礼堂而凝聚,乡村因凝聚而振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了农村文化礼堂581家,形成了“希望田野”“山村印象”“农园新景”“太湖风情”四条文化礼堂特色示范带,文化礼堂正在逐步成为农民群众的文化公园、活动乐园、精神家园。
此外,我市还注重把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了溇港圩田、桑基鱼塘、丝绸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培育形成了“长兴百叶龙”“安吉威风锣鼓”“善琏湖笔之乡”“新市蚕花庙会”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两山”引领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写照。如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湖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过去,余村是一个以矿业经济为支柱的村子,多数村民都在矿山或水泥厂做工。2001年起,安吉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余村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逐步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近年来,余村村民们更是从依靠矿山、水泥厂挣钱变成了依靠乡村旅游发展经济,真正实现了由“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通过探索“生态+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成功打造了乡村旅游的全域大景区,通过文明旅游、诚信经营示范活动推动了农家乐、洋家乐、渔家乐等民宿经济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并结合本地实际,推广“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四项小城镇文明行动、乡贤理事会、道德门诊、“两山”议事会等先进经验做法,稳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据统计,全市现有全国文明村镇14个、省级文明村镇113个、市级文明村镇398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91.2%,“湖州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提出了全力争当乡村振兴战略先行示范区的目标,预计到2022年,我市将率先进入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000元,年均增长8.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保持在1.7:1。80%的县区将建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70%的乡镇将建成市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0%的宜建村将建成市级美丽乡村,120个村成为3A级景区村庄,建成省乡村振兴示范村60个;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将达到100%以上,“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率达到100%。(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