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州市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决定
(2018年1月3日中国党湖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党湖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就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作出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盛会。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市上下要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州的生动实践。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无论在浙江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湖州的改革发展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2005年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06年指出要把湖州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精美和谐、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 2015年指示我们“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 2016年又指示“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些,都饱含着对湖州的深情关爱和殷切期待。当前的湖州,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经济走势上扬期、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期。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努力为全省、全国提供更多的湖州经验、湖州样本。
一、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1.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态、开放自信的文化生态、民主公正的法治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高质量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精彩湖州篇章。
2.奋斗目标。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和省委“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我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是:
从现在到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深入开展“四新”主题实践,扎实推进“六重”工作,扬优势、补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分两个阶段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湖州现代化建设中期规划(2020—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质量效益、区位竞争优势、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高质量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高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空前提升,全市人民共同富裕水平全国领先,高水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高水平建设美丽湖州,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工作标准、生态立市优先战略的制度标准、生态文明建设效应最大化的检验标准,创建“两山”理念先行示范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彰显“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好意境。
3.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实施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大力推进“五水共治”,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河道清淤保洁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创建,改善区域水环境,确保入太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建设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病死害动物等固废危废安全处置。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浙北水网平原区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打击毁林(竹)开垦行为,深入持续开展平原绿化行动,建设“森林湖州”。
4.加快打造全域生态作品。坚持全域规划、城乡一体、多规融合,把整个湖州大地作为一个生态作品来塑造。全力推进滨湖一体化建设,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和长兴、南浔“一体两翼”组团发展格局,推动德清、安吉组团与滨湖城市带协同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攻坚,整治交通拥堵,进一步彰显笔墨江南、清丽湖州魅力。大力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努力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提标提质,完善县域村庄规划,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3A级景区村庄,全面推进乡村景区化,全域打造美丽田园。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沿河、沿山、沿湖、沿路美丽走廊,打造独具魅力的“美丽繁华新江南”。
5.聚力创新生态文明制度。立足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制度创新基础,构建激励约束并重、覆盖领域全面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推进“1+X”生态文明法规体系建设,落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加快制定条例明确的配套规章。完善湖州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立湖州绿色发展标准,制定《湖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并争取上升为国家标准。探索实行绿色GDP考核和幸福指数评价机制,深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和完善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交易制度。探索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推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6.全面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人人时时事事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高度自觉。充分发挥湖州生态文明日、市民生态文化大讲堂等载体作用,强化全民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绿色包容共享的公品供给,健全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广节能环保产品,丰富绿色产品服务种类,鼓励和扩大绿色消费。积极引导绿色饮食,深入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认真抓好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落实。推行“生态+电力”模式,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推进公交电动化全覆盖,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争创“公交都市”。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引领和推动湖州发展高质量、加速度、均衡性、可持续,努力实现质量效益、速度规模的“双赶超”。
7.以重大国家试点推动绿色发展。扎实创建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围绕构建“4+3+N”产业体系,突出实体经济重点,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和幸福产业,加快形成信息经济、高端装备、休闲旅游、现代纺织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金属新材、绿色家居、健康产业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美妆时尚等一批成长型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金融组织、融资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持续做大绿色融资规模,构建组织体系完整、产品工具丰富、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金融体系,打响太湖绿色金融小镇特色品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优化提升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平台,高水平打造若干个万亩产业大平台,全面提升平台承载力,大力推进南太湖绿色发展新区建设,打造绿色发展主平台。以提高亩均产出、降低单位能耗为突破点,强化重大平台项目准入,扎实开展“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加大“低小散”行业整治力度。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五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培育“金象金牛”大企业、“双高”企业,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巩固湖商发展大会成果,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激发和培育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传承新时代湖商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8.以筑高创新平台加快动能转换。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载体,高水平建设湖州科技城,积极推进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物流装备高新园区和新能源装备高新园区建设,支持长兴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德清智能生态城建设。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构筑覆盖全市的科技孵化体系,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深化拓展地校合作,大力引进大院名所来湖设立产业化创新中心,积极争取知名高校来湖合作办学,支持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和研发中心。深入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积极引进培育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有机融合。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成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面实施“1+N”人才政策,深入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9.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乡村振兴。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示范区总体方案,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行“村+企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大力建设田园综合体,努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品质高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选之地。运用“互联网+”,大力支持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引导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引领推动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向好。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10.以项目审批改革带动各领域改革。
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制定实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计划,坚决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共享,着力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扎实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报备制改革,着力打造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建设审批服务最优市。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优化整合,加强战略合作,推动市属国企集团和湖州银行做强做优做大。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
11.以深度接轨融合提升开放水平。以更加主动有为的姿态,融入全省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以及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等重大战略。健全对接合作机制,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更好发挥接轨沪杭、联通苏皖的“桥头堡”作用。统筹发展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举措,努力扩大出口贸易。深入实施浙(湖)商回归工程,突出“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建好国际合作产业园。支持“一带一路”湖商发展联盟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承办好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持续打好“五年千亿百项”综合交通大会战,加速推进商合杭高铁、申嘉湖高速西延、杭宁高速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加速建设沪苏湖高铁、湖州至杭州西连接线,加快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推动河海联运、铁公水联运,高标准建设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认真做好援疆、**等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四、全面推进富民惠民安民,着力打造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2.大力推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落实促进低收入农户全面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低收入产业工人收入倍增计划,确保低收入百姓收入增长快于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幅。
13.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优质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着力打造学前教育特色品牌,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全力办好更加优质的普高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惠民项目,推动湖州师范学院早日建成湖州师范大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六医”统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长兴县打造全国综合医改示范县,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配置,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高水平建设医联体,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深化智慧健康服务,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高水平建设“健康湖州”,打造长三角“健康谷”。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纵深推进“厕所革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医养护一体化改革,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覆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全力承办好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制度,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红十字事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因地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4.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转型提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坚决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暴恐活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防为主、防为上”方针,全面升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作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全科网格,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行动,总结推行基层治理典型经验,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夺取“平安金鼎”。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着力打造开放自信的文化生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湖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厚植生态文化,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文化湖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依托“百支宣讲队、千名宣讲员”进基层、报刊网络理论宣传等载体,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深化“南太湖人文大讲堂”等品牌建设,建设专业化、高水平新型智库。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推进“中央厨房”建设,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完善互联网内容建设管理,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使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16.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红船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健全完善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机制,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与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支持德清县、安吉县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争早日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班组、最美窗口“四美”系列选树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家规家训传播正能量作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进一步打造“德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礼文化”等品牌。
17.全面提升文化综合实力。深入挖掘湖州本土生态文化资源,打造丝绸之源、太湖溇港、桑基鱼塘、大运河等生态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充分挖掘发展丝绸、湖笔、书画、茶等传统地域特色文化,深入开展南浔古镇保护利用工作,推进大南郊遗址文化区域开发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升文化遗产和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体系,丰富湖州生态文化,讲好湖州生态故事,传播湖州生态声音。大力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完善扶持政策和重大文艺作品题材库,打造南浔“中国报告文学之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城市客厅”“城市书房”等城市文化系列,夯实基层“六文”阵地,加强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加快市美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湖剧团等建设,积极构建“全域均享、生态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大做强文化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影视演艺旅游、创意设计服务、动漫游戏电竞等新型文化业态,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文化名城的实力和品位。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着力打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生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深化法治湖州建设。
18.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委、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把群团改革推向基层、引向深入。落实党管武装政治责任,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驻湖部队改革,继续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发挥作用。支持民族村加快发展,做好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19.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职。推行“人大代表问政会”制度,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着力构建以“1246+X”为主要形式的人民政协协商议政新格局,切实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全过程。加强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政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巩固基层政权,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良性互动。
20.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州。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在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市委建设法治湖州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切实加强对法治湖州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统筹和执行实施。加强党内法规工作,健全备案审查机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强化司法责任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弘扬沈家本特色法治文化,推广全国首个民主法治村市级地方标准,促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定不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21.坚定不移首抓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忠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和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和落实各级党委(党组)集体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永葆党人的政治本色。
22.深学笃行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湖州发展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深悟透、深谋实干。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完善党性(纪)教育一刻钟、领导干部讲党课、马克思主义讲习所等载体,强化基层理论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开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对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不懈追求。
23.综合施策锻造赶超铁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落实湖州好干部示范引领标准,打好干部工作“上下管育爱”组合拳,加强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南太湖年轻干部成长助推计划,充分发挥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及“两山”讲习所等阵地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专题培训,突出基层一线、攻坚岗位实践锻炼,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整合监督力量,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突出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健全领导干部岗位变动有关事项提醒告知制度,严格落实请示报告相关规定,注重抓早、抓小、抓细、抓实、抓常,切实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动真格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实施干部激励计划和容错纠错机制。深化“百姓考场—局长面对面”“县区互看互学互比”和“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建设,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24.改革创新筑牢基层堡垒。压实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坚持以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为目标,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化“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启动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晋位”专项行动和集体经济欠发达村扶持计划,大力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深化“领头雁”工程,选优育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推进机关党建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建设,高标准打造城市党建综合体,创新“两新”组织和新领域新业态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教育、卫生、国企等行业系统党建,深化党建带群团建设,构筑新时代基层党建新格局。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建+”工作方式,深化“红色年轮见初心”等主题党日党建品牌,不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积极推进“智慧党建”,从严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健全流动党员管理体系,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25.锲而不舍建设清廉湖州。坚持正党风、抓政风、促民风,着力推动清廉元素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渗透拓展,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自上而下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构建党委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继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各级监察委员会建设,保证依法履行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确保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深化政治巡察,稳妥推进本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强化派驻监督,完善巡回执纪监督,推动政治巡察、派驻监督、国家监察“三个全覆盖”。持续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深化清廉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会多文多、行动慢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绝不让“四风”反弹回潮。强化纪律执行,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前行,奋勇争先,为湖州加快赶超、实现“两高”,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而努力奋斗!(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