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已在浙江绝迹整整60年的濒危物种脉叶翅棱芹在安吉大山深处被发现;5月,鲁迅在《少年闰土》中提及的“猹”,也就是野生狗獾首次被红外相机捕捉;6月,百余尾安吉小鲵被放归野外,至此,已放归野外的安吉小鲵超过1000尾……今年以来,来自大自然界的稀客们在安吉陆续被发现,为这里的绿水青山再添一分灵动。
“珍稀动植物的不断现身,是安吉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有力印证。”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章毅说,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近年来,安吉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生态环境这张金名片成色更足、分量更重。
护美绿水青山
酷暑八月,林间的风也吹不散汹涌的热气。但对于王国林而言,顶着这样的高温穿梭在林海间,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今年57岁的王国林是一名森林警察,在过去的近40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安吉山林的角角落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守护者。
而自2015年起,王国林又多了一个身份——“林区警长”,肩负着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职责。“多了一个身份,也明显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现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里,虽然累,但值得。”他说,“我们每多巡一次山,就有可能保护一棵珍贵的树木、一只珍稀的动物。”
在安吉,与王国林一样奔走在绿水青山间守护生态的“林区警长”还有不少。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与坚守,铸就了一支生态铁军,为安吉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林区警长’是安吉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该县森林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安吉毁林毁竹种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征滥占林地等各类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时有发生,给资源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2015年,安吉森林公安探索推出符合安吉林区实际的“林区警长”工作机制,将全县15个乡镇街道、2个国有林场和1个自然保护区近160个林区村划分成29个片区,逐个落实民警担任“林区警长”,以加强生态保护源头管控。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充实力量,县森林公安借力县公安局“家园卫士”及“平安家园卫队”工程,将全县205个村(社区),占比村(社区)总数(209个)98.1%的原籍地民警发展成四级警长,使每一位警长都有一块责任山,结合“我为家园做一事”“固定活动日”等制度,主动参与“守青山、护绿水”行动,当好三级警长的参谋助手。目前,全县有各级警长471名,全面形成“护林有责、护林有方、护林有效”的良好态势。
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林区警长”工作机制自实施以来,全县林区刑事、治安、林业行政案件大幅减少,逐步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林区”工作目标。“我们既是林业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更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在这份使命感催动下,接下来将继续优化‘林区警长’机制,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护美安吉绿水青山作出更大贡献。”县森林公安相关负责人说。
做大金山银山
作为牢筑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安吉持续大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系统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水土流失防治、森林质量改善、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2%、森林蓄积量347.3万立方米,实现“双增”。完成森林抚育任务11.5万亩,完成率115 %。实现高速、省道、景区道路、县级湿地保护区、水源保护地两侧第一山脊线生态修复90%以上。完成生态公益林提质增效63.2万亩,完成率100%。营造珍贵彩色森林16.13万亩,完成率107.5%。而这份越来越厚实的生态家底,为安吉的生态经济发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未来,越来越多人尝到了好生态带来的甜头。
冷水洞矿山,曾经是余村村的“金矿”,但也一度是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源头,权衡之下的余村选择了关停矿山。如今,这座沉寂了多年的矿山遗址,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成了点缀在余村绿水青山间的一道特殊风景。
在保留原有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冷水洞矿山整体进行了山体复绿、路面铺设砾石、设置景观小品等改造,摇身一变成了一座景色宜人的矿山遗址公园,唯有半山上部分裸露的石头显示着矿山的年代记忆。
放眼安吉,生态经济遍地开花。孝丰镇横溪坞村正悄然转变村庄经营思路,向“养生福地”转变;海拔1300多米的董岭村正着力推广“候鸟”式养老服务,秀美的山水乡村养老可满足老年人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的需求;黄杜村发挥白茶原产地优势,让生态观光茶园成为养生休闲的新去处;刘家塘村正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将富硒保健食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眼下,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正因为安吉优越的生态而迸发出蓬勃的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不可或缺的新动能。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并行而不悖。”章毅说,本着这一认知,下一阶段将继续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畅通安吉绿色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