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南浔区南浔镇的逸龙湾小区,干净的环境引人瞩目,每幢楼下易腐垃圾投放架都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专管员每天会定点定时来收运。“这个小区以前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在700公斤左右,自从小区引入了智能设备,对垃圾进行精准分类后,每天可收到约80公斤的易腐垃圾、20公斤的可回收垃圾,减量效果非常明显。”南浔区分类办城镇组负责人邹凌杰说。
据介绍,南浔区自2016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以来,该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的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起步。从最初的垃圾分类不到位,到形成具有南浔特色的垃圾精准分类模式,垃圾分类已经变成付诸行动的关键小事,市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正在不断提升。
卫生死角变人气旺点
在逸龙湾小区,居民费大爷手提两袋垃圾,来到位于小区内的一处蓝色外壳装置旁,刷卡之后,他将一袋垃圾投入了标识着“塑料投递口”的箱体,另一袋则投入旁边标识着“衣物投递口”的箱体。随着“嘀”一声之后,称重、积分工作录入完成。
费大爷投入垃圾的蓝色外壳装置,叫智能环保屋,是一处占地7平方米左右的社区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共设有塑料、纸张、金属、衣物4个投放口,一旁还有一台专门投放有害垃圾的红色箱体。“2个月前,这个地方摆放的还是一排排垃圾桶,由于气味比较重,居民路过这里的时候往往都会捂着鼻子快步通过。”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员褚大姐告诉记者,智能环保屋入驻以后,以前的卫生死角变成了社区人气最旺的地方。现如今这里不仅干净整洁无异味,还成了大家经常见面的地方。
每天上午8时至11时、下午13时30分至16时,是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也是褚大姐的上班时间。除了每天要对环保屋进行擦洗、消毒外,褚大姐还经常待在智能环保屋旁,现场辅导居民投放垃圾并计算积分,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到手机APP。当环保清运车过来清运时,她就坐在环保屋旁边的小桌子那,做出库登记,监督运送的垃圾种类是否正确。
智能识别让分类更准确
与一般垃圾分类收集桶相比,智能环保屋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能够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发放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和下载手机APP进行绑定等手段,居民每次投放垃圾的时间、地点、类型、重量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垃圾精准分类大数据平台进行溯源。
据了解,这个APP分为管理端和客户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管理端来了解每个环保屋的详细情况和汇总信息。
此外,垃圾精准分类大数据平台还与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了互联,可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杜绝混投、混运等严重影响精准分类效果的情况,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合力。“要是有人恶作剧把石头扔进智能环保屋,我们立刻就能查到是谁干的。”邹凌杰开玩笑说。(湖州日报)
在采访过程中,褚大姐的手机上收到了来自该小区10幢1单元的住户发送的预约上门收取垃圾的信息。“我要扔掉的这堆垃圾,其中有大约20公斤的旧衣服,还有10多公斤的纸板,体积都比较大,我一个人拿下楼也不方便,所以就选择了预约上门收垃圾的服务。”住户陈女士说。褚大姐告诉记者,如果要预约上门收取垃圾,只需先在手机APP上确定上门的时间,垃圾专管员提前打电话确认屋主在家后,就会带着电子称上门称重,并给予相应积分。
垃圾分类渐成行为习惯
在位于南浔古镇旅游度假区的虹阳花园小区,66岁的老人费金星小有名气,因为他是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积分达人”。
塑料瓶口剥下的铝扣、药片上的铝衣薄膜、快递拆包后的纸箱、饮料瓶……在费金星家中,记者看到各种垃圾已经被分类投放,厨余垃圾投放在专门的绿色垃圾桶内,可回收垃圾则分门别类、堆放整齐。
每天吃过晚饭,费金星就会带上垃圾分类积分卡,一手提着当天的厨余垃圾,一手提着各类可回收垃圾,前往楼下一套可回收垃圾智能设备进行垃圾投放。在虹阳花园小区308户住户中,费金星获得的积分名列前茅,一个月大约能够累积100多分,可以换购不少纸巾、洗衣粉、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在南浔区,像费金星这样的垃圾分类“达人”并不少。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已启动精准分类小区54
个,实施户数达到2万余户。
在垃圾分类小区不断建成铺开的同时,垃圾需
要进行精准分类的概念,也正在逐渐影响着当地
的餐饮商户。今年以来,该区中心城区全力创
建“污水零直排区”,精准发力治理餐饮油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垃圾分类也成了商家整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便于统一管理,该区中心城区的餐饮商户集体与湖州旺能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署餐厨垃圾处置协议。旺能公司会定时上门收运餐厨垃圾,收集的餐厨垃圾在当日运到指定的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进行处理,做到日产日清。截至目前,该区中心城区共有812家餐饮商户参与其中。“我们正在通过成立志愿者队伍、组建专业宣教队伍、开展入户宣传、组织主题活动等方式,扩大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力,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千家万户,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邹凌杰告诉记者,目前南浔区还通过数据监管,建立起居民分类“红黑榜”公示制度,对于垃圾分类优秀家庭授予星级牌并给予以相应奖励,从而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