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改革创新动力 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8/11/28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量:11

——吴兴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吴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近年来,吴兴区成功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农业改革试点任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城乡收入1.71: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今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实施《吴兴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努力使吴兴农业农村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发展特点成效
     近年来,吴兴区“三农”工作呈现出平台拓展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强劲、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品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吴兴模式”,成为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业“两山”转化样本,也奠定了吴兴乡村振兴领先的现实基础。
     乡村现代产业迈上更高台阶。近年来,农业发展居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2017年农业增加值达19.77亿元,同比增长2.3%。累计建成粮食功能区面积12.01万亩,成功入选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八里店南片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
     农民幸福和谐指数不断提高。 2013至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645元增至29980元,年均增长11.1%。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走在全省前列,已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全区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06%和99.34%。
     多元乡村治理模式走在前列。深化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行政村制定了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成立乡贤参事会,共同监督村规民约的执行。创新实施红色堡垒工程、红色阳光工程、红色旗帜工程,全面推行“网格化”党建。
     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覆盖率达78.4%,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精品村6个、历史文化村落5个。成功创建省级“清三河”达标区县,并成功打造10个美丽田园现代农业示范性园区。全面实施生态循环“一十百千”工程,八里店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样板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南太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完成市级创建。
     乡风文明内涵活力越发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获批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特色区。基层文化阵地逐步健全。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老恒河酿造技艺和东林柳编技艺入选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乡村振兴体制改革亮点纷呈。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开设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房票贷等金融创新业务,创新推出“四票”机制,创新与高校院所的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吴兴区乡村工作实现了从“浙江示范”到“全国试点”的新跨越,但与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仍存在突出问题。
     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不够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品牌创建和运营能力尚有不足,休闲旅游业缺乏精品项目。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足,农业产业价值链有待进一步提升。
     集体经济活力有待充分发挥。截至2017年底,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5万元以下的村达98个,占总数的60.8%,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尚不能满足村庄建设、运行和发展需求。
     农村人力资源短缺日益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职业经纪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农村专业人才紧缺。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一般劳动力缺口渐趋扩大。
     乡村改革内生动力不够强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赋权范围受限、可交易品种较少等问题。城乡融合对等发展机制不全,农村要素资源和服务配置存在一定的短板,乡村人口市民化仍面临稳定就业、社保等制约。
     乡村建设管理缺乏长效机制。乡村管理缺乏执行一盘棋、一张蓝图的制度设计。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管理力量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强。
     农民时代风尚意识有待提升。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环境营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监督的程度不够高,农民的乡村振兴主体地位应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启示与建议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吴兴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在于改革、在于创新,探索创新吴兴特色的“四票”机制,推进农田成片,农户集中,农民增收。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开发区模式、项目化管理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构建起“两区三带百园”的大发展格局。
     开创城乡共融新格局。坚持全域协同、城乡交融共促,统筹全区城乡空间管控和开发,突出重点优化布局乡村振兴空间格局,因村施策推进村庄差异化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吴兴区山水清远图”。要强化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城镇枢纽功能,全域开展乡村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差异推进的原则,结合现状条件,规划形成“四片展开、三轴串联”的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统筹全域乡村协同发展。
     构筑乡村发展新动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培植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强化农业平台载体提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农村商贸业。同时,要强化农业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扮靓美丽乡村新容颜。深化“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按照全省“大花园”中“大景区”的要求,高质量开展全区美丽乡村三级联创,丰富“美”的内涵、拓展“美”的范围,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打造绿水青山、文明生态的美丽家园。要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深入开展农村“垃圾”“厕所”“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加强村庄景观化提升。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振农民精气神,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以基层党建为引导,坚持清廉正村;以村民自治为根本,坚持民主管村;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坚持依法治村;以文明和谐为目标,坚持道德润村;以长效维稳为方针,坚持平安护村。构建乡村治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感。
     提升农民幸福新高度。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建立农民资产性、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相结合的长效增收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拓宽消除集体经济欠发达村工作路径,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要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乡村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要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优化现代乡村基础设施体系。
     集成创新政策新体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