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美”遍地开花
——杭州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探索
黄坤明
当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富裕起来后,怎样才能在精神上也同样富有?一个地区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道德建设齐头并进?
带着这些问题,近年来,杭州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涌现出了“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等一大批道德模范。
精心培育道德沃土,让“最美”生根发芽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去年杭州市生产总值达7800亿元,按杭州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4000美元。经济转型,使得社会道德体系赖以生成的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思潮和社会环境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特点。
不同价值观杂陈的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物质财富增长固然重要,但是精神财富积累同样不可或缺。如果富而奢靡,如果为富不仁,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良好道德风尚,政府责无旁贷。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充当“公共道德的引导员”。
基于此,杭州市委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把忠、孝、仁、义、礼等传统美德写入市委文件,在历史文化熏陶中增强道德情感。全市连续两年举办“学习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生动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千个学习书屋进社区、乡村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市民除了能在城市阳台、市图书馆、杭州大剧院等“核心学习空间”感受浓厚的书香外,还能在江堤的“漂流书亭”里体会阅读的愉悦。
我们还紧紧抓住民间传统节日和革命纪念日,根据每个月重要节庆日的思想、文化、历史主题,确定了“民生、礼仪、诚信、感恩、奉献、关爱、信仰、责任、科学、爱国、创新、和谐”12个主题关键词。结合这12个主题关键词,不断举办讲座、研讨会,让这些“主题”悄然走进百姓心中。
“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一次讲座,少一些迷惑”;“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群众归纳出的这些鲜活语言,肯定了这些活动带来的效果。
道德风尚形成,离不开环境熏陶,这些年,杭州在营造文明环境、培育道德沃土方面下足了功夫:
“车让人,人快走,快快通过莫停留”,杭州许多马路的斑马线前,都竖着一块这样的牌子。每当有行人穿过斑马线的时候,后面的汽车就会自觉排起队伍。
杭州还在全国首创了“垃圾分类”……
有市民给我写信说:“杭州在推行‘车让人’的同时,让出了社会和谐;在打造最清洁环境的同时,也是在打造最清洁的人。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人心思上便成为必然。”
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点滴做起。这些年,杭州深入开展了个人品德实践活动,倡导人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譬如,“邻居节”便是我们的首创,通过开展敲门日、互助日、健康日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围绕倡导文明言行,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文明从脚下起步”、“公民爱心日”等活动,旨在推进市民文明规范养成。
发挥人民群众的道德主体作用,让“最美”深入人心
人民群众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者。杭州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始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学校、社区、企业……每个群体、每个个人,都成为道德种子的撒播者:
——2008年,杭州率先在全国开办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全市的孩子每年参加6次以上活动,用朴素而富于感染力的环境,让孩子从小懂得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
——杭州在全国最早办起了民工学校。200多个民工学校,不但向民工传授就业技能,还把文明礼仪的种子植进他们的心田。
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社会的沃土之中,深藏于善良百姓的心中,只要唤醒百姓心中向善的能量,整个城市的道德水准就会有质的提升。
唤醒这种向善的能量,要有好的“抓手”。我们把培育“最美群体”作为突破口。当“吴菊萍义举”乍一出现时,我们便马上发动全体市民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提出:“吴菊萍托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幼小的生命,更是一个大写的人的崇高灵魂!”呼吁全社会都来培植爱的沃土。
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地区性和行业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机制,在全市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连续8年评选“平民英雄”,通过市民的眼睛来寻找发掘身边的好人典型;开展“十大美德阳光少年”、“感动杭城十佳优秀教师”、“十佳好婆媳”、“十佳公务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让群众评选身边的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选出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草根明星、平民英雄,反映的是街坊邻居的真实生活,体现的是朴实无华的价值追求,具有更强的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播力,令广大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学。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让“最美”遍地开花
思想道德素质在生活中更多表现为群众个体自发自觉的行为,但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须臾离不开制度的规范。
近年来,杭州加大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力度,鼓励设立民间道德奖励基金,完善各类先进典型关爱帮扶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好人有好报”的正确价值导向。去年,杭州又出台《城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具体标准:即“守规则、知礼仪、讲诚信、重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这些年,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全市建立起5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先后开展了“春泥计划”、“天堂儿歌”创作演唱比赛、经典诵读、“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等系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全面优化了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思想道德教育要入脑入心,传播方式非常重要。吴菊萍、吴斌等典型事迹发生后,全市网络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并立即通过网络专题、网络访谈、图文滚动直播、报网互动、媒体微博等多种方式,吸引市民参与交流。杭州文化团体以“最美人物”为原型,组织创作了《最美妈妈》、《一分十六秒》等一大批文艺作品,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促使道德模范的人性光辉转化为社会整体的核心价值取向。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不断探索和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
让杭州“最美现象”从一片“好风景”升华为全社会的好风尚,将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原文载于7月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