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两轮推荐、两轮票决”选拔局级干部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0/2/11 发布时间:2020-10-26 浏览量:11

新华社杭州2月10日电 用党内集体推荐取代少数领导提名,用公开演讲竞选取代单纯的书面考察,用全委会投票取代“一把手”拍板——杭州市局级领导选拔尝试全程透明竞争,建立了“两轮推荐、两轮票决”的干部遴选新办法,为防范用人制度中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开创性的新思路。最近,这一做法已在杭州市全面推广。

晋升局长也“海选”

2009年杭州市有6个正局级领导岗位出现空缺,而符合条件的副局级干部有279人。如何从这279人中通过相对民主、科学的方式,选拔出足以胜任的干部?杭州市委组织部精心设计了一次从提名、推荐、考察、竞选、投票到任命,全程引入竞争机制的新做法。

据了解,为了解决干部提名权的难题,杭州市把6名正局级干部候选范围扩大到所有副局级干部,由市委全委会成员、市纪委委员、领导干部和随机抽取的60名党代表共256人,根据279人的履历进行差额推荐,产生30名考察对象。整个提名程序既坚持扩大民主,又坚持集体研究决定。

为了对一名干部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干部,杭州市还设计了详细的考察规范和打分细则。工作圈内,管他的人,他管的人,他服务的对象,考察组都要一一谈话了解情况。生活圈内,家庭和社区都要走访到,谈话总人数不能少于40人。家庭不和睦的、邻居意见大的干部都会失分。

据了解,在杭州市6名正局级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杭州市有三分之一的基层党代表参与了这次选拔。随机抽取的党代表和市委书记、市长一样,都是一票,都占同样的比重。“两轮推荐”结束以后,再由常委会和全委会进行两轮票决,随机抽取的30名市党代表每人都拥有投票权,投票结束当场即公布拟任人选。

这次选拔产生的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钮俊说,提名阶段自己根本不知情,能不能进入初选名单,全靠过去的工作表现和群众基础。“根本没法拉关系、走后门。”钮俊说。

“选上的干部有干劲,落选的干部努力有方向”

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说,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必须先制定符合政策规定的“显规则”,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结合多年来干部选拔机制改革的经验,杭州市最近出台了《杭州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实施办法》,将局级干部选拔的“两轮推荐、两轮票决”作为一种民主程序和选拔方式固定下来,并在全市加以推广。目前,杭州市已有10个区、县(市)采用这种方法选拔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共选出领导干部64人。

下城区城管办党委书记吴来恩在该区的“两轮推荐、两轮票决”中脱颖而出。他认为,整个选拔过程是一个实现自我、提升信心的过程。“这么多人都选了我,让我相信自己是过硬的,是受大家认可的,工作起来觉得自己腰板都硬了很多。”

萧山区党湾镇党委书记吴琴芳是历次干部任用体制改革的受益者。1996年她从一个普通的工人,选拔到了乡镇担任镇长助理。2000年通过竞争上岗,被任命为区计生局副局长,2004年杭州公开选拔市管干部,吴琴芳进入了“前八强”,最后在八进四的时候落选。吴琴芳说,参与竞争性选拔,她成功过,也失败过,但即使是落选的时候,她心中也有方向。“不用去领导那里做工作,不用操这些心。”吴琴芳说,“平时可能在领导那里影响不大,默默无闻的人,照样能够脱颖而出。”

于跃敏说,新的干部遴选办法,不仅选拔了一批干部、储备了一批干部,而且放大了群众的“话语权”,为扭转用人制度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许多开创性的新思路。

“这回真的是老百姓的干部老百姓选”

于跃敏说,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范围日益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日益提升。

杭州市对最近联合公选的首场面试进行了电视直播。家住杭州拱墅区红石板社区的姚琴早早等在电视机前,她说:“以前觉得选干部蛮神秘的,现在电视直播竞选,谁讲得好,谁讲得不好,我们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据了解,当天杭州市数十万人收看这次电视直播,杭州网同步的网络播报一度因为高频度点击造成网路塞车。

《西湖》杂志社编辑钱益清作为群众评委,参加了杭州市报考市管干部面试。考生有120名,而评委多达405人,这样的阵容被称作“大评委制”,主要是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钱益清说:“坐在评委席上,一下子体会到了什么叫百姓的干部百姓选,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临安市三口镇党委副书记张勤说,临安市搞这次双推双选的时候,一开始还有人半信半疑的,说这是在搞形式。最后一轮投票的时候,有党代表监督,跟农村里海选一样,现场唱票。老百姓都说,这一次是硬碰硬的。

杭州市财政局决定在全市财税系统公开选择一批中层干部,并公布了竞选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杭州市财政局组织人事处干部吴建民说,一周内收到意见建议27条,9条被最后采纳。“把游戏规则放到群众中听取意见,就是要表明干部选择用显规则代替潜规则的决心。”(本站编辑 丁方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