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公布了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3.8亿元,同比下降7.0%。其中,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回升,月度走势向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外向度较高的宁波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经济运行复归正常轨道。分产业看,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2亿元,下降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7.2亿元,下降3.3%。三次产业之比为2.5∶43.2∶54.3。
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工业加快恢复。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降幅较前两个月收窄19.7个百分点,工业产出水平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分行业看,一季度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前两个月上升,行业回暖面达94.3%;增加值占比前十的行业均有所上升,其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等5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前两个月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稳定经济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部分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之下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其中以速递为主的邮政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8%和14.0%。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增强,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4%,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增长28.2%。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3%,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实现“转正”,生活必需品和网上零售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由负转正,增幅为0.1%,比前两个月上升3.9个百分点。消费方面,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销售呈现增长态势,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9.9%,饮料类增长10.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07.8%。
外贸出口份额稳定,外资继续看好宁波。一季度,全市外贸出口占全国份额为3.4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合同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2.2%。3月份,宁波外贸出现阶段性逆转,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4%、5.0%和20.0%。
韧性强亮点多 回升态势有望持续
——如何看宁波经济一季报
4月29日,宁波交出了2020年一季度经济“答卷”。初步核算,前3个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3.8亿元,同比下降7.0%。这是我市GDP开展季度核算以来的最大降幅。
“应该说,一季度GDP负增长是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结果,并非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不具有历史可比性。”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许婷娅表示,这份一季报成绩单来之不易,显示了宁波经济的较强韧性。
产业结构差异导致影响更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影响,全国呈现出“工业大幅下降、服务业降幅明显低于工业”的特点,服务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是为数不多的正增长行业。
据许婷娅分析,2020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性差异。2019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1%,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1.1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不到50%,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只有1.2%。这一产业结构导致我市工业下拉影响大,而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稳定作用相对不足。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两大重点行业下滑明显、影响较大。一季度,受产业链受阻及需求下降、国际油价暴跌等因素影响,我市规上工业中占比居前的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8.8%和14.1%,合计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4.7个百分点,成为一季度全市经济最大下拉因素。
经济运行展现出较强韧性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3月份以来我市复工复产步伐明显加快,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全市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规上工业指标出现向好迹象。3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考虑到2019年3月因增值税税率调整带来的高基数,从单月看规上工业产出水平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0%,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3.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占比最高的服务业稳定性增强。3月份,全市限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1%。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0%和14.9%。一季度,宁波港域货物、集装箱吞吐量降幅较前两个月分别收窄1.1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也收窄5.5个百分点。
从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来看,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前两个月收窄5.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0.1%。从消费来看,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8%,降幅比前两个月收窄2.3个百分点。随着稳外贸政策效应和赶单效应的显现,3月份外贸出现阶段性逆转。
部分新兴产业逆势增长
面对不利形势,我市积极打出系列组合拳,引导广大企业危中寻机、危中抢机,走出了一条逆势发展的新路子——
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文化制造业、生物制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1.3%和0.4%。其中,3月份高新技术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分别增长20.1%和3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6.6%,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
新型零售业态逆势上涨,且涨幅持续扩大。一季度,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16.8%,涨幅比前两个月扩大5.6个百分点。与线上消费相关联的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以速递为主的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增长25.8%,外卖服务营业收入占比达九成的居民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增长14.0%。开展线上课程的部分民办教育企业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
以民生为本把影响降到最小
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不利形势面前,我市一手抓战“疫”,一手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出台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居民收入保持了一定的韧性。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86元,同比下降1.5%。工资性收入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10851元,同比下降1.3%,对冲了经营净收入的明显下降,确保了可支配收入不发生大幅下降。
疫情防控期间,相关部门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做好对困难群众的补助工作,为居民生活基本保障提供了有力托底。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170元,同比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2389元、农村居民人均1632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14.4%,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财政对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一季度,全市卫生健康、科学技术、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25.0%、23.4%、7.6%和2.9%。
由于市场供应充足,保供稳价措施到位,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涨幅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短期的,并未改变宁波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许婷娅表示,当前,国外疫情加速蔓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市既要充分估计困难和风险,切实增强紧迫感,也要看到面临的机遇,用更紧更细更实的工作迎难而上、危中抢机,全力稳住经济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