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迎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文化需要与金融、科技等相关产业更好融合,推动应用场景革命与创意无边界融合。”
“文化+金融,需要通过资本运作,推动文化大数据产业向纵深发展。”
“文化金融融合发展,需要夯实以新技术为底层支持的文化金融‘新基建’。”
……
9月24日下午,2020海丝之路文旅博览会文化金融合作高峰论坛在宁波举行,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发展”这一主题,为“十四五”期间文化金融融合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人们常说,金融如“水”,投资交易要冷静;文化如“火”,讲求激情四射。宁波在国内率先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用了1年不到的时间,就让两大产业变得“形影不离”。
文化金融携手,帮扶企业显身手
聚集各方资源、帮助企业融资、架设共渡难关的桥梁……在致辞环节,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开门见山,为文化金融联手、帮扶文旅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复工复产点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2500多家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关闭,不少文旅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减产裁员乃至破产倒闭的风险。面对疫情给文旅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宁波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和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双重优势,用好金融、消费、政策、服务“四剂良方”,帮助文旅企业打赢了疫情防控、退团退订、复工复游复演等硬仗。
文旅金融合作,发挥“活血剂”作用。2019年12月,我市经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三部委批准同意,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率先探索解决文旅企业融资难问题。2020年疫情发生后,广大文旅企业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都需要资金,宁波市、县两级文旅部门联动,一方面征集有融资需求的文旅企业名单,为金融机构落实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与建行宁波市分行合作,设立50亿元疫情专项信贷额度,开通授信绿色通道,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按不高于贷款基础利率的优惠利率发放。此外,市文广旅游局还联合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出台金融支持文旅企业发展的14项措施,突出重点、资源倾斜、深入创新、正向激励,全力支持文旅企业恢复生产。
推进政策落实,发挥文化金融综合“滋补”作用。我市文旅部门按照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第一时间将文旅产业纳入重点支持的行业范围。同时帮助相关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出台的其他财税、信贷、社保、房租等帮扶政策。市文广旅游局调整预算结构,安排6400万元文旅产业纾困帮扶资金,受惠文旅企业总数超过1200家/次。对正常经营遇到严重困难的非公文旅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新增贷款,按一定比例进行贴息。
加大金融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2014年,宁波率先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着力“优政策、建体系、搭平台、强服务”,先后推动成立了农行宁波文创支行、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甬股交“文化创意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旅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初步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金融生态供应链。2019年,全市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7.64%、7.27%。
时下,《文化产业促进法》即将正式实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认为,在制度、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将进入大发展阶段。为此,文化和金融应该加快融合步伐,提前为文化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在他看来,文化+金融,将在推动文化产业股权融资、开展文化金融场景变革、发展数字文化经济、促进文化创意无边界扩展、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丁硕分析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金融在政策、资本、产业等方面可能呈现的发展趋势,结合宁波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后指出,宁波下一步要发挥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优势,进一步打好以新技术为底层支持的文化金融“新基建”。
这些“新基建”工程包括七个方面: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广大文化企业信贷融资、股权投资和金融政策服务提供便捷服务;以泛影视产业为起点,立足资本经营,推动建立数字版权与文化资产交易中心;依托政府数据和合规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在银行金融主管机构指导下,探索建立区域性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抢抓前沿机遇,申报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试点;发起设立知识产权支持的文化产业园区企业集合债,为文化企业灵活融资提供便利;发挥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优势,探索开展文化保险创新,提升文化产业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险资金引进力度。
此外,宁波还要发挥现有国有文化金融企业作用,做大国有文化投融资平台公司,进一步提升其资产规模、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