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上马。8月23日,市卫生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部门联合下发《宁波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试点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是: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探索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院绩效,促进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建立共享型诊疗检查机构,优先发展县级医院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与调控,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其中,对规划新建的公立医院可委托管理、技术、服务能力好的公立医院进行建设管理。积极探索医疗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推进共享型诊疗检查机构设置,鼓励建立区域医学诊疗检查中心,逐步提高临床检验、病理、影像和大型医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水平。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根据规划,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改造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纵向柔性整合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辐射。同时,带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逐步提高县级医院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建立“县乡一体”医疗机构统筹整合管理新体制,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以公益性为核心考核公立医院绩效
实施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委派制度,探索执业医师多点执业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实施对公立医院的第三方评价和监督。同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医院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实施院长年薪制。建立和完善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施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委派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以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评价制度。深化岗位绩效工资考核,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探索并规范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有变革
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成主渠道,探索按病种收费
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改革以支付手段改革为突破口,以按病种收费为切入点,以实施临床路径为基础,提高医疗服务收入的占比,降低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例,改变医院收支结构。
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承担各类投诉
大型设备检查项目48小时出报告,门诊一般项目30分钟内出具报告
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病房和诊室私密性良好,引导标识醒目、易懂。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优化流程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现象。试点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约大医院专家号。提供预约出院结算服务和分时段办理出院手续的服务。简化院内门急诊跨科会诊手续,设置院内多科联合门诊。
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检查服务。提供检查检验报告自助查询服务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48小时内出具报告,门诊一般检验检查项目(包括心电、超声、影像)30分钟内出具报告。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服务态度良好。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病员服务中心,或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完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
发展优势学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逐步建立集诊断、治疗、门诊和住院为一体的服务模式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重点抓好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实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和干预,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和特殊使用管理;加强重点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
向国内优势学科专科看齐,以病种为导向,提高专业化程度。三级医院要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在全市起引领作用。细分学科分类,加快二、三级学科建设,积极推进边缘学科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以专科为指导,逐步建立和发展集诊断、治疗、门诊和住院为一体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