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经过两年建设,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中国湿地博物馆于11月2日正式开馆。该馆以多元、一流的展陈手段,系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国典型湿地的奥秘、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威胁、全球湿地保护行动特别是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上取得的成就,以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看,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张梅颖、贾治邦、张黎、王国平、茅临生、卓榕生、徐辉、蔡奇、孙忠焕、楼国华等国家、省、市有关领导为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剪彩。副省长茅临生,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卓榕生,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西湖区委主要负责人分别致辞。副市长何关新主持开馆仪式。中国科学院李文华院士、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代表杨路年等应邀出席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中国杭州西溪第三届国际湿地论坛,开幕式的领导嘉宾也见证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精彩亮相。
茅临生在致辞中说,浙江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湿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2.7%。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加强湿地规划保护,科学实施湿地保护性开发,大力弘扬湿地文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反映中国湿地资源和文化为主题,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交流合作、收藏、娱乐与休闲为一体的中国湿地博物馆今天建成并向公众开放,为普及湿地知识、弘扬湿地文化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对于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必将产生积极作用。中国湿地博物馆建在浙江,是国家林业局对浙江的信任,是兄弟省份对浙江的支持,我们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并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兄弟省份的交流合作,使中国湿地博物馆成为普及传播湿地知识和文化的平台。卓榕生在致辞中希望中国湿地博物馆以这届湿地文化节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便利条件,积极做好向国内外的宣传,在第一时间提高自身知名度。不断创新机制,不仅把博物馆建成全国性的湿地宣教中心和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基地,还要把它建成湿地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交流平台和湿地保护的研究中心。做好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建设管理水平,始终发挥好窗口作用。加强自身的运行管理,在一流硬件的基础上,打造一流的管理和运营,办成一流的收集和展示,提供一流的服务和文化精品。
蔡奇在致辞中说,中国湿地博物馆自2007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目标,突出知识性、科学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追求“品质至上”、“细节为王”,着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和展示中心。相信中国湿地博物馆一定能吸引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眼球,成为了解中国湿地保护事业成就与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成为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平台,成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众化、专业化现代博物馆。
开馆仪式结束后,领导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落成的中国湿地博物馆。
据了解,中国湿地博物馆全馆建筑面积20200平方米,展厅面积7800平方米,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四个主题展厅。展馆设计奇特新颖,凝聚了日本矶崎新工作室、美国佳莱阁展示设计公司等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的智慧结晶。建筑既隐于西溪湿地之中,与西溪湿地浑然一体,又傲然挺立于碧波之上,呈现出勃勃生机。它的功能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相生相辅,构成了室内与室外、实景与虚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科普科研基地。
王国平指出,本次文化节暨论坛是湿地保护与利用成果的一次大汇展,也是湿地保护与利用经验的一次大交流,对于杭州采各地之长、借他山之石,进一步推动西溪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必将起到巨大作用。杭州将以本次文化节暨论坛为契机,继续围绕“保护西溪、造福人民”目标,坚持“积极保护”方针,完善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把西溪湿地打造成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让西溪湿地再活一个1600年,把杭州城市的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把杭州人民的这棵“摇钱树”种得更好。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来到美丽的西溪湿地,参加了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仪式,见证了中国湿地保护史上这一大盛事。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与会领导和专家将以“湿地与文化”为题,纵论湿地文化与生态文明,共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杭报记者 邓国芳 本站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