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曾如此赞颂杭州的魅力。2007年,《瞭望东方周刊》在全国第一次推出关于幸福感的城市推选活动时,杭州名列第一。在当时杭州获奖项目揭晓时,电影艺术家王晓棠曾这样点评:“人们不分老中青幼,彼此体贴互助,他们关爱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关注它的环保胜过自己的家……”
在2011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2010年前十名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杭州排名第十。而在生态环境竞争力这一指标上,杭州表现尤为突出,仅次于香港,排名第二。
在中共杭州市委于2011年1月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在全市上下深入推进生态型城市的今天,“生态”二字已经实实在在地融进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
垃圾分类革命“自然成长”
上城区湖滨街道在实名制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绿色账户”,向每户家庭发放“绿色存折”,账户上记录该家庭参与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况和获得的奖励积分信息,积分到一定数量后,就能得到街道给予的奖励;拱墅区和睦院小区对每月评选出来的垃圾分类十佳优胜户,张贴红榜,上门送喜报与纪念品……
近年来,杭州主城区的垃圾每年以约10%的速度在增加。2010年3月,杭州开始在小区内推行垃圾分类;2011年5月以来,市妇联又启动了“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发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市区已有756个生活小区、361735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对破解“垃圾围城”的城市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妇联组织充分利用小区网络平台、宣传橱窗、入户分发宣传资料与倡议书,开展“小手拉大手”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通过举办针对家庭成员、家庭志愿者的“一区一课”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设立垃圾分类网上课堂,提高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率。并通过“五好文明家庭”代表向全市家庭发出倡议,倡议减少一次性文具、日用品消耗,减少消费过度性包装产品,提倡使用垃圾粉碎机,进一步促使垃圾减量。
各小区也纷纷设计活动与形式,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比如:上城区的羊血弄小区建造了全市首个“会说话垃圾桶”和“垃圾分类收集站”,通过太阳能红外语音系统进行宣传。西湖区新金都城市花园小区还设计了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大象分分”,安插在每组分类垃圾桶后,一只左耳代表厨房垃圾,右耳代表其他垃圾。
有的城区还推行了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实名制或实户制。在分发至每户家庭的生活垃圾袋上注明住户的单元楼门牌号,鼓励家庭成员自觉实行垃圾分类实名制。拱墅区和睦院小区在“实名制”的基础上,推出了“实户制”,将垃圾袋每月按不同颜色进行编号,再送入居民家中。
2011年4月初,杭州还开通了首条生活垃圾处理体验线,供市民参观线路包括垃圾收集、清洁直运、循环利用及生态恢复的整个流程。这条旅游线路非常受市民欢迎。目前,每天来预约的市民有100多位,旅游日期已经安排到2012年6月了。
目前,杭州正积极构建推进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长效管理机制。36万多户家庭的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了71.1%,投放准确率为74.4%。到2012年底,杭州将争取实现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家庭达90%,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0%、投放准确率达90%。
河道更生态更休闲更文化
“那时候,这里还是一条浑浊的水沟,一潭死水,夏天蚊虫特别多……现一整治,房价都往上涨了不少”说起杭州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的成就,相当一部分市民脱口而出的已不再是“西湖西进”和西溪湿地两个大型生态工程,而是在自家门口的河道整治。家住东河畔的傅阿姨,就特别对家门口这条河的变化感到骄傲。
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和“清洁、清静、亲水、绿色、无视觉污染”“5A级景观河道”的要求,市城管办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河道监管工作机制,制订河道管理标准规范,探索河道长效管理办法,抓好市区河道建管对接,扎实推进河道清淤、配水清流、生态治理、河道保洁等工程,有400多条河道纳入长效管理,河道水质有一定的好转,河道两岸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作为杭州两条最为重要的内河,中河、东河均位于城区中心地带,千百年来,自南向北,穿城而过。由于中、东河沿线有很多生活水管和暗管,污水随意排放,两条河流曾一度是劣V类水质。2006年底,杭州市区河道综保工程全面展开,并在岸边栽种上了雏菊、蒲苇、美人蕉等亲水植物。“两条河和庆春路、凤起路等主要干道相交叉,河上的游步道没有全线贯通,沿着河边散步,市民需要不断地从河边走上马路,穿过车流后再返回河边,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此,技术人员对中河、东河全长11公里的慢行系统重新规划设计,整个慢行系统设计有3个人行过街地道和5个栈桥。与此同时,还加宽了道路,并去除了台阶,骑着自行车甚至推着轮椅也能逛一圈。
自2010年10月份,中河与东河之间11公里的游步道全线贯通后,市民就可以沿着游步道,一直赏景到京杭大运河了。“中河与东河是杭州历史沉淀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在沿岸设立展示历史文化的浮雕等景观,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杭州的河道整治正朝着生态、休闲、文化等复合型方向发展。”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教授表示。
工业园区与生态和谐共处
几年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居环境还一直是个难题,今天,开发区绿树成荫,沿江一带更是郁郁葱葱。如何让“新城”与工业园区和谐相处,是杭州市环保部门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得益于环境的改善,不久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规划在北京通过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的论证,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少有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开发区的废气投诉是环保热点和难点,虽然居民反映较大的污染源废气浓度已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但在不利风向时气味还是较重。于是,市环保局引导、督促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加大投入处理废气,与企业一同寻求高新处理技术。
近年来已有近40家企业提升改造了工业废气处理设施,完成了杭江牛奶两台4吨燃煤锅炉的脱硫改造任务及5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整治任务,对废气污染投诉集中的企业,环保局找来专家到现场。香精香料公司实施的改造项目也在2011年5月10日完成改造,试运行阶段投诉就明显减少。
通过多项举措并举,开发区正在变成一座景色怡人的花园式生态型副城。联发纤维是开发区里最有环保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联发厂区绿树成荫,鲜花满地,入驻开发区三年来,联发纤维一直在厂区内植树造绿,现在的工厂听得到风声,听不到机器声,像是一座“花园工厂”。杭州横滨轮胎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千年林”计划,将在厂区种满10万株树,将厂区变成一座小小的人工植物园,这对一家原本属于重点污染企业的轮胎厂来说,企业小环境、开发区大环境的改变显而易见。
三年内种植2万棵大树。2010年年末,已累计建成区绿化面积1240.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58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5%,全区还有8个公园,累计面积达82.57万平方米。未来还有更多的生态廊道、湿地公园即将落成。
投资者被吸引而来。全区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各类研发中心(技术中心)93家。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汽车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个财富的聚宝盆。(本站编辑 曲玲玲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