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 向幸福出发——“改革十条”之六: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4/1/11 发布时间:2020-10-16 浏览量:15

|任务简述|

1.完善区县协作机制、完善中心镇发展体制机制。

2.创新城市组团和新城建设管理体制,完善加快萧山和余杭融入主城区的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3.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

|改革启程|

关键词:市民化、土地集约化、新型城镇化

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目前,杭州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已突破国务院批复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所确定的到2020年杭州市域人口820万的目标。此次改革也提出,要科学规划主城区开发边界,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副城、组团和新城转移。

“严控主城区人口规模,并不是简单地对出生人口等进行限制,需要多方面的措施一起上,包括产业的规划调整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推进教育、社保、交通等公共服务化为先导,加快萧山、余杭与主城区的深度融合步伐,以此分担主城区人口转移、文化休闲、商务商贸等重要功能。还将深化区县(市)协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科技西进、现代服务业西进、文创西进、旅游西进、交通西进和人才西进,从而不断增强县(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地方配套越来越齐全,人们就乐意到此集聚。”该负责人说。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提高城镇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今年,我市将积极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抓住国家全面开放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契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同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落户中心镇,提升城镇化的人才质量和水平。

农民进城,释放出的大量土地又该如何发挥出最大效益。此次改革提出,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水面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实行这项改革,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确权,待明确宅基地等到底归谁、有多少等,才能讨论接下来怎么改。”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将逐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供给和流转机制,允许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探索农村空闲宅基地收购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等。

|专家视角|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杨建军

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体是城市群。通过发展城市群,既可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也可以避免单个城市规模过大的弊病。

杭州作为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理应承担起未来城镇化的中心角色。由此,要依托长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合作优势,发挥产业和城市功能特色,增强竞争力。要在都市圈的视野上增强统筹资源及空间的潜力,完善产业和城市功能,增强抵御经济环境风险的能力。

面对当前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问题,杭州更需要通过调整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现代交通系统,疏解城市空间,发展组团式多中心大都市,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都市,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而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分担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压力。充分利用五县市生态环境优越的条件,积极改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中小城镇,增强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功能和品质之城品牌。加强小城镇的要素集聚能力,发挥其城乡统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制度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杭州要不断破除城乡之间的要素障碍,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体制等关键方面,勇做改革创新示范区。

|百姓话语|

“现在,商业、学校、医院等资源的过分集中,让我们的城市中心越来越拥堵,人口也越来越多。在建设新城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下沙街道居民郑晓平

“探索土地征收补偿、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不仅要考虑农民所丧失土地的自身价值,更应从农民日后生计的维持角度,为农民的长远利益提供保障。”

——大学生村官冯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