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畅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1/8/8 发布时间:2020-10-16 浏览量:13

找工作,看医生,买房子,挣“票子”……

往小的说,这些都是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里谁也离不开的内容。

往大的说,这也事关当前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得是否舒畅。

8月4日、5日,杭州召开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杭州将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让老百姓在这座城市中生活得更好? 

且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决定》的题中之意,聚焦那些可能影响和改变生活的内容——

【基本原则】

重在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奠定物质基础、创造良好条件。

重在惠民——把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共建共享贯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权益得到保障、作用得到发挥、心情更加舒畅。

重在建设——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让全体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

重在基层——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激发基层活力,规范基层生产生活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重在法治——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各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重在创新——凡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探索和创新,都要支持鼓励。

重在统筹——统筹发挥好党委、政府、社会和公众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统筹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规范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

【关键词】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分之二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民生

“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决定》明确,杭州社会建设的重点,依然是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杭州将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确保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同时,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步伐,在就业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等领域,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并不断提高购买比重。

在具体措施方面,就有百姓最关心的“房子”和“票子”问题:一方面,杭州将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两个“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将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同时,杭州还将积极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质,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五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将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推进。

【关键词】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

社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决定》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机关工作满不满意,干部干得好不好,让群众来评说。”百姓所熟悉的综合考评,在杭州已经整整持续了十年。下一步,杭州还将继续完善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凝聚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行政管理,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扩大基层民主,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决定》对完善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格局一一作了阐述。

“人民城市人民管”。在杭州,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也将更加畅通。比如,通过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制度,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发展平安志愿者、信息员、保安员、协管员、巡防队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

【关键词】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办实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超越民力

任何一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就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决定》提出,要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做到办实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超越民力。

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比如前几天备受关注的“公述民评”大会,就是其中重要的活动载体之一。接下来,杭州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办好“我们圆桌会”、“杭网议事厅”、“民情热线”、“湖滨晴雨”、“邻里值班室”、“微杭州”等互动平台,大力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点工程、重要政策、重大活动和其他重大事项,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针对当前由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引起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杭州将构建信、访、电、网“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平台,办好“12345”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和手机短信平台以及“96666”效能投诉热线。同时,还将深化“律师进社区”等工作,深化社区(村)“和事佬”、“老娘舅”等群众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身边人调和身边事、民间力量化解基层矛盾的作用。

【关键词】

强化基层工作

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一站式”服务

“有事找村找社区。”一句群众的口头禅,充分显示了基层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决定》要求乡镇(街道)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人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在基层全面构建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

对此,杭州将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机制,推进党员服务中心与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有机融合,发挥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综合效应,深化“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创评活动。

在我们熟悉的社区层面,将开展“满意社区”创建活动,深化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社区共驻共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四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一站式”服务。同时,加强新建住宅区、工矿企业所在地、城中村及城郊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组建工作,实现管理和服务全覆盖。

【关键词】

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构建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在杭州,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占有不小的比重。他们对杭州有着更多期待,希望心灵得到关爱、社会保障健全、技能有所提高、子女同等教育。

对此,《决定》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将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居住管理等与居住证制度结合起来,完善和扩大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深入开展职工书屋、基层职工学校、基层职工俱乐部“三位一体”的“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设活动,为“新杭州人”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集体温暖。

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杭州提出,要建立健全对特殊人群的社会关怀帮扶制度,动员社会各界为特殊人群开展“一对一”、“多帮一”等帮教活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作为省会城市、民营经济大市,杭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占据了较大比例。

2007年春节前夕,杭州民营企业家王水福发布了浙江首份民企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一词顿时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如何管理和服务职工上。对此,《决定》提出,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督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出炉,《决定》也将这项制度正式明确下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

同时,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关键词】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从农田到餐桌”实现全程食品安全监管

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事件、新安江苯酚泄露事件以及前不久发生的动车追尾事故,引发了大家对公共安全的特别关注。

在这方面,杭州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应急处置救援、社会动员和参与、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等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老百姓而言,食品安全跟生活最为贴近。为此,杭州将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和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责,在乡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

对于大型工程车等老百姓反映较为集中的安全生产问题,《决定》列出了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突出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建设工程、危险化学品和矿山、机械造纸和电力、旅游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

【关键词】

健全网络信息管理

领导干部要学会用网络与市民沟通

网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沟通渠道,虚拟社会的管理是当下遇到的新问题。

针对一些信息沟通不对称等现象,《决定》明确要求,对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不断发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第一时间开通网上交流沟通平台,为网民答疑解惑。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学网、用网作为必修课,善于通过网络了解掌握舆情,通过网络对话、博客、微博等方式与群众加强沟通。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如何保持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杭州将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办好杭州网络文化节,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同时,办好“杭州网络警察”网站,向网民宣传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防范知识,接受网民报警举报。

【关键词】

增强法治意识

把成功经验上升为法规、规章和制度

陈辽敏,西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法官,她以多年如一日耐心、细致的工作,被称为“人民的好法官”,让人们认识了法治的重要意义。

增强法治意识,也正是《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地方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及时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规、规章和制度。同时,加强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建设,发挥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

说到法治意识,自然离不开普法。杭州将在全市范围认真组织开展“六五”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要求、新期待,杭州将大力推进“阳光司法”, 完善“开放日”、“接待日”和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等制度,严格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

【关键词】

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夏天,一位杭州母亲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她不顾一切接住了从十楼坠下的两岁女孩妞妞,托起了善和美。

“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她绽放的人性光辉,彰显了一座城市的价值观。接下来,杭州还将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全市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普及,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化、大众化。

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诚信作为一种品行、一种责任、一种道义、一种资源,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杭州将以打造“信用杭州”为目标,完善以政府联合征信系统为核心的覆盖全市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综合管理系统,健全信用法规和信用制度,夯实信用文化,努力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行区。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个人的信用机制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决定》提出,要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倡导市民自觉珍视个人信用记录。同时,建立健全社会诚信约束体系,构建社会化的失信惩戒机制。

此外,杭州还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各种形式的“种文化”、“送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发现、疏导、救助因工作生活等受到挫折而失去信心的人。

【关键词】

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委员会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接下来,将有一个全新的机构进入杭州市民的视野。

市委研究决定,成立杭州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各区、县(市)也将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决定》还要求,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完善综合考评办法,加大对各区县(市)和市直单位社会建设管理工作的考评权重,将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绩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本站编辑 丁方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