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新区获批设立 浙江湾区经济扬帆启程

来源:浙江在线 2019/5/9 发布时间:2020-10-15 浏览量:14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同意设立湖州南太湖新区。这是继钱塘新区之后,浙江大湾区“四新区”中,第二个获批设立的“新区”。

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在湾区经济不断升温的当下,浙江如何抢抓机遇打造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湾区?在浙江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四大“新区”如何发挥优质产业平台的引领作用?

打造现代化的“四新区”

浙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发展湾区经济正当时。

去年5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通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情况。

此次新闻发布会,浙江大湾区“四新区”呼之欲出——浙江将积极谋划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等“四新区”,使之成为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区。

不到一年的时间,顶层设计真切地落地,转化为发展红利。

继今年4月初,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之后,4月底,浙江省政府正式发文同意设立湖州南太湖新区。

据了解,湖州南太湖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225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现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全部区域,湖州市吴兴区环渚街道5个村,以及长兴县境内的部分弁山山体;托管管理范围包括湖州市吴兴区凤凰街道、康山街道、龙溪街道、仁皇山街道、滨湖街道、杨家埠街道和环渚街道的5个村,以及长兴县境内的部分弁山山体。

作为浙江省大湾区“四新区”之一,湖州南太湖新区将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按程序成立新区管理机构,保持原有两块国家级牌子(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不变,同步撤销省级以下产业平台牌子。

新区建设激发湾区新活力

今年浙江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整合提升产业集聚区等园区,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等高能级平台。

大湾区时代,“新区四兄弟”将扮演什么角色?早于湖州南太湖新区设立的杭州钱塘新区,就为拥江时代的杭州高质量发展带来万千可能。

“东整、南启、西优、北建、中塑”,是杭州为主城区“个性定制”的五个航向标。排在首位的“东整”,指的就是完成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合。

4月初,浙江省政府正式发文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杭州“东整”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翻开杭州地图,整合后的杭州钱塘新区叠加效应更加明显——这里拥有杭州医药港小镇、西子航空工业公司、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全球研究中心等优质平台和优质企业;这里孕育有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极具创新活力和竞争底气;这里是杭州乃至浙江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激活杭州湾“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根据批复,钱塘新区将高效发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集聚高端要素和新兴产业

不论是国内的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还是国外的东京湾、纽约湾,都孕育了诸多经济高度活跃,充满竞争力的城市群落。

当下,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升温,区域交流与合作日趋紧密。

拥有“新区”的各地,如何发挥优质产业平台的引领作用?于加快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浙江而言,四大“新区”将有哪些新期待?

在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查志强看来,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浙江省整合省域现有产业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于地方而言,这些‘新区’不仅是省级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已有功能平台的叠加,还适度拓展周边地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查志强表示,“新区”承担着城市服务功能的延伸,与老城区功能互补的重要职能。“以前考虑更多的是开发平台、产业平台,现在则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和谐共生。”

更为重要的是,“新区”还是浙江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旨在集聚高端要素和新兴产业。

在去年5月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首次发布的“浙江大湾区建设的空间布局”也提到,从微观层面,浙江大湾区建设要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若干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新区’亦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尤其在对接国内外高端要素和新兴产业上,把已有的功能平台、发展资源等都打通使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更好地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查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