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网民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与政府打交道

来源:浙江日报 2018/6/13 发布时间:2020-10-15 浏览量:14

只要指尖轻轻一点,可得信息,可知服务。这些年,网上政务服务“圈粉”无数。光是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注册用户就已超过1700万。浙江网民越来越喜欢和政府网上打交道。

沟通之变

政府在线听民意

温州市龙湾区的罗先生没见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黄增好,可他却专门给黄增好点过赞。前不久,罗先生通过“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微信公众号,反映他所在小区的一个仓库里堆有煤气罐,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能处理。接到罗先生投诉的正是黄增好。

“反馈问题时还不到上午9时,中午前就给处理好了。”罗先生说,他是头一次用微信向政府反映问题,没想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动作这么快!“感觉政府变成了微信里的好友一样,随时都能沟通。”

《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年度)》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54.7%的浙江网民主要通过登录政府官网留言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通过微信公开发布和写邮件给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的网民也越来越多,占比分别为21.7%、20.9%。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当前市民和政府在网上的互动呈现良性循环。黄增好告诉记者,在龙湾区,以往电子眼一旦抓拍到人行道的违停车辆,就会立即开出罚单。可有时,市民只是临时停一下,并未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今年该区专门推出“8分钟缓冲时间”的人性化执法方案,受到好评,“这个方案就是源自市民在网上提的建议。”

服务之变

数据“跑腿”免周折

和温州的罗先生一样,租住在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的蒋女士也关注了不少政府部门的微信。

6月9日是周六,她专门搭乘地铁去省档案馆观看刚开展的“大写浙江人”展览。“省档案馆的官方微信预告了展览的信息,我看到之后很感兴趣,就过来了。”

报告数据显示,网民接收政务信息途径更加多样化,政府网站、政务微信逐渐成为网民接收政务信息的主要途径,占比分别为48.8%、48.5%。

蒋女士坦言,现在有了微信公众号和浙江政务服务网,除了获取信息,办事也方便多了。她的家乡在义乌,就在不久前,义乌市“义网通办”系统正式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这是一个集咨询、查询、预约、办理等全流程服务的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实现了义乌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我驾驶证之前遗失了,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补领。以前要‘跑腿’,现在变成‘点单’了。”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强力助推下,在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省级政府网上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7)》中,浙江省名列全国省级政府网上服务能力第一。2017年,浙江政务服务APP累计为浙江人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超240项。

治理之变

打破界限连成网

王女士居住在加拿大,她是一名专营化妆品的淘宝店主。最近,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虽然互联网法院已经让她免去回国应诉之苦,可当发现开庭时间是北京时间下午4时,她着实犯了愁。由于当地时间与中国存在12小时的时差,她需要在当地时间凌晨4时参加庭审。

怎么办?杭州互联网法院最近启动的一项名为“异步审理模式”,让她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原告发问后,身在海外的她,可以早晨精神饱满地醒来后再打开手机,回复原告的问题。

这样的庭审模式,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互联网的发展,打破时空界限,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网案件9412件,结案6362件。

此外,在社会治理领域,浙江“互联网+”基层治理体系平台也全面建成并有效运转。截至2017年底,我省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已注册网格员1.6万余名,累计上报各类事件139万余件。散落的网格员正是通过信息平台,被编织成一张守护平安的天网。

如何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潘松挺建议,在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同时,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形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运用大数据来提高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