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民营经济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

来源:浙江日报 2019/3/10 发布时间:2020-10-15 浏览量:15

改革开放40余年,浙江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改革开放初在全国排第16位,2017年已跃居第5位。为什么浙江能够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肯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李克强总理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到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有助于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企与市场无缝对接

民营企业具有与市场经济无缝对接的天然优势,是天生的市场经济派。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利益边界清楚,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顺利进行。民营企业利益关系直接,预算硬约束,盈亏自负,责任明确。这有利于促使企业家自发研究市场需求及其规律,并积极开拓市场。

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的,正所谓“船小好调头”,具有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高度灵活性。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分布于浙江各地、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市场,如最初温州的纽扣市场,绍兴的轻纺城,以及如今名扬海内外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在世纪之交开始走出浙江,到全国乃至海外落地生根。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模式,能够保持市场敏感度,有效避开经营风险,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健康发展需制度呵护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性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不断突破固有思维,为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创新的思想和理论指导。所以不能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混为一谈,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应该勇敢打破传统意识形态观念的束缚,在体制机制设计上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多是从规模很小开始发展。规模小有经营灵活的优点,但也有经营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健全、抵押品少等弱点,致使金融部门不太愿意给其贷款,有些只能通过扭曲的市场获得高息贷款,人为增加了经营成本,影响其健康发展和技术创新。因此,我们应该加快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中小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等,这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利好。

优势互补共圆中国梦

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强调“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国内已有经济学文献证实,公有与民营“混合所有”的股权结构提高了公司绩效,民企参股增强了原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对业绩的激励程度,国有参股则减轻了民营企业的税负和融资约束,并且在市场化较低时不同性质参股对绩效的影响更积极。这种“互补性”在更大的范围内,或者说从宏观的层面看,也是适用的。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与我国整体经济同步甚至更快发展的这个事实,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国际贸易争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问题是“竞争中性”,即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之间应该平等竞争,不享受特殊优惠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在论及“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时明确指出:“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严格按照这个原则去执行,必将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并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这样的公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国各类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全球竞争中,也就能够排除所谓“竞争非中性”责难的困扰而经营得更加顺利,从而为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贡献。浙江可以在这个征程中走在更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