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高铁PPP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
密集点赞的背后,是“探索早、应用广、善操作、政策优”项目运作的“台州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尤其是提出“两个常态”(让符合条件的项目采用PPP模式成为常态、民间投资进入PPP项目成常态),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据了解,台州是全国唯一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已连续三年发布市级PPP推介项目库,推介项目266个,总投资6178亿元。其中,有32个项目列入财政部项目库,第三批示范项目中台州入选的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已签约落地的34个PPP项目中,民资持股50%以上的有20个。
努力使PPP成发展重要引擎
日前,台州玉环市楚门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协议完成签约。该项目协议总投资约4.6亿元,合作期限13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维护期10年。包含小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丫髻山郊野公园改造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5大块内容22个子项目。
据了解,目前台州市在PPP的应用上极其广泛,第三批PPP推介项目分重大平台、交通基础、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农业水利、其他设施等六大类。总投资超440亿元的杭绍台高铁开工建设,民营资本股比将达到51%,成为“绝对控股”;国内首个市域铁路S1线一期和地下综合管廊一期两个PPP项目日前完成签约;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浙东医养中心、浙大台州研究院等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示范案例。
“PPP‘两个常态’是扩大有效投资的有效手段,是增强政府投资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减轻政府负债的有效手段。”市委书记王昌荣强调,今后几年是台州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要紧紧抓住PPP项目的政策窗口期,落实“两个常态”,提高PPP项目运作水平,依靠PPP模式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发展,走出一条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新路,努力成为台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在“两个常态”政策推动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增长51.1%,其中民间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增长62.1%。全国首条市域铁路PPP项目——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完成PPP招标并正式签约;全省首条民资绝对控股的城市主干道PPP项目——海城路顺利落地。
PPP运行的“台州经验”
今年上半年,台州市两次举办研讨班,邀请王守清等国内学术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省级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市内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业务干部开展教学,旨在强化全市上下形成PPP“两个常态”意识。
为有效统筹协调PPP推进工作,台州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财政、交通、建设、国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PPP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的PPP推进工作。2016年上半年,市财政局挂牌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处,专管PPP工作。
此外,台州市还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台州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若干意见(试行)》(PPP“台九条”)。《意见》围绕民资参与PPP的薄弱环节,从基本原则、市场准入、项目发起、项目融资、政策优惠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举措;总结的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PPP项目以构建合理收益分配及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完备PPP项目监管体系的“台州经验”,为今后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范本。
在PPP项目审批运作中,具体实施“1+X”模式,即:一个PPP项目建立一个协调小组,努力打通PPP项目审批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台州市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做好PPP项目的审批放开,对通过市PPP项目管理机构评估筛选的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多评合一、联审联办机制。
以发改部门为主抓好PPP模式宏观政策研究,项目库建设推广和项目管理工作;以财政部门为主抓好PPP项目操作流程监管,“两评”报告审核论证、资金安排工作;项目主管部门和七大平台公司行使好项目实施机构、出资方职责,结合本行业特点,抓好项目准备、招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同时,严格按照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操作指南》操作,做好PPP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阶段的财政监管工作,提早介入项目前期,参与项目PPP模式的设计、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工作,采购环节全部纳入监管,及时将项目进度录入财政部PPP项目综合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