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其实就是公司的‘高考’,是极大的挑战,但更是一次华丽的蜕变。经过IPO,公司的精气神如脱胎换骨,有了更多活力和潜力。”“资本市场给了我们资金、机遇和动力,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发展的压力,促使企业进一步规范自身,做大做强。”5月18日召开的全市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推进大会上,台州IPO、新三板企业代表的“现身说法”,极大激励了与会企业的信心和动力。
股份制改造与挂牌上市,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牛鼻子,是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抓手,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截至2016年末,台州共有股份公司349家;截至目前,台州境内外上市公司45家,另有2家过会待发,6家企业报会在审,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资本市场“台州板块”,并呈现出民营企业为主、境内上市为主、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主、制造为主的特点。台州上市公司中,民企占比达90%以上;境内上市公司42家,居全国地级市第四位;中小板上市公司24家,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45家首发上市企业除一家建筑企业外,其余均为制造业企业。
数据显示,台州上市公司已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881亿元,总市值约400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29.62%;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42.3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55个百分点。
然而,对标先进地区,台州股改和上市工作仍然存在不小的短板,表现为总体数量偏少、后备资源不足及行业结构不平衡等。与此同时,当前又正面临着全面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大好时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去年12月,浙江专门召开全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进会,体现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从台州实际来看,面大量广的规模企业为上市工作提供了充裕的后备资源。
“当前,台州股改企业基本可分为两类。”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一类是拟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另一类是向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企业,“后者在此次股改行动中将占绝大多数。”对这类企业,台州鼓励各地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规范的治理制度和灵活的激励机制,如设置股权转让限制条件等,确保既能顺利实现企业股改的既定目标,又能适应面大量广企业的现实需求。
据悉,目前台州正在加紧制定《台州市股改新政十条》。新政将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帮助企业破解股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正向激励包括尽可能降低股改成本,开辟绿色通道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中介机构问题,对工商登记等方面进行权力下放;倒逼机制则体现为股改越改在前,政策越优惠。
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资本市场呈现出了一个明显变化,一方面审核要求更加严格,近三成报会企业未通过证监会审核;另一方面,审批发行速度更快,平均每周有8至10家企业过会。面对这一难得的市场机遇,台州将逐步完善条块结合的推进机制,从目标管理、扶持奖励和政务规范等方面研究出台一套覆盖上市前、中、后全过程的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好持续更新的梯队资源,搭建高效对接的中介服务平台,让更多企业通过上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