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31日),在绍兴新昌达利丝绸公司的倍捻生产车间,一名女工正开着智能电动车巡回检查,放置在车头的平板电脑动态显示着每锭转速、断纱等情况,让她可以快速处理异常情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以前倍捻机断纱需要人工轮流检查,一个人最多只能看4台机器。“如今,一个人能看11台机器,劳动用工减少了60%,生产效率由原来的85%提升到了95%以上。”
这一可喜变化,缘于今年该公司对倍捻车间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将设备、管理、工人等各方面因素智能地融合在一起,该项目在全国丝绸行业属于首创。
达利丝绸是新昌企业大力实施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昌扎实推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县建设,加快工业机器人在轴承、汽车部件、制冷装备等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三花、新和成、万丰等12家企业基本建成智能工厂,拥有工业机器人700多台。
离达利丝绸10公里的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公司,去年以来也与本地工业信息公司——陀曼合作,对其中2个生产车间开展了智能化改造。改造后,每个车间工人当前的产量和产品型号、批号、计划数量等生产信息都可以实时在看板上看到。客户想知道订单的生产进度,只要打开手机,登录该企业智能平台系统就能看到,甚至能计算出完成这批订单还要多长时间。
据介绍,智能化改造完成后,该公司平均生产周期从原来的45小时压缩到了36小时,产品合格率从96.98%提升到了98.92%,省去流转时间后,现场响应时间也从原来的60分钟几乎降到0,智能化改造正让企业生产实现全面升级。
用“云脑”代替“人脑”,新昌着力打造“智造强县”。该县建立了由35家企业组成的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培育库,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据介绍,新昌县每年开发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省级新产品有200多只,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位。新昌智能制造工作已连续5年在全省工业强县考核中名列前矛,2016年度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1.19,继续保持全省一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