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花费4000多万元从意大利、法国引进的50台数码织机和50台电子提花机,在嘉兴海宁市千百荟织造有限公司陆续投入使用。这家公司去年尝到了产品进驻G20杭州峰会带来的甜头,今年决定进一步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利用现有厂房实施“机器上楼”,“年新增175万米高档大提花装饰面料技改项目”预计可为企业年产值带来50%的提升量。
“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候。”该公司负责人俞金昌口中的“好时候”,指的正是海宁于3月份开展的“推项目强投资促发展”百日专项行动。得益于此,千百荟装饰面料技改项目进展迅速:1月份完成备案,3月份部分设备就已到位,比一般技改项目提速了3个月。
提速、提效的关键在哪里?海宁审时度势,打出了一套振兴实体经济组合拳:启动《海宁市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实施方案》;出台《关于促进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深化企业减负,继续新推22条新政;推出1024个“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创新政企干部“亲清互挂”工作等等,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和加快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
一系列痛点、难点被一一击破,海宁市各部门快速亮出担当实绩。住建局就项目批前技术服务延伸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水务集团就项目基建接水流程进行优化,由原来的15天提速至5天内完成;供电公司推出“打卡式”验收,落实“最多跑一次”,甚至实现“不跑腿”。近期收集的50个现场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中,29个问题已解决,12个问题已明确答复,余下9个问题正在协调办理中。“余下问题一律采取挂号、销号的形式予以推进解决。”海宁市项目推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纳入海宁全市百日专项行动的74个准入供地项目中,已开工25个,其中提前开工20个;101个工业技改项目中70%已体现投资,同时新增工业技改项目224个,涉及总投资51.83亿元。
一手狠推项目狠抓服务,一手巧推互联网、金融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成为海宁振兴实体经济的新动作、新看点。
互联网+外贸,会碰撞出怎样火花?海宁推动传统外贸企业借跨境电商之风抱团“走出去”。通过率先试水“海外仓”商业模式,该市已鼓励企业建立海外仓面积超1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海外仓面积达到2836平方米。大量产自海宁的出口货物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出海,并入驻企业自建海外仓、第三方仓储以及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平台仓库,再通过当地电子商务渠道完成销售。一季度,海宁出口累计达90.51亿元,同比增长20.36%。通过植入“B2B2C”模式,海宁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产业转型难题迎刃而解。
弄潮金融资本,反哺实体经济,是海宁的另一个发力点。制定上市政策、成立嘉兴首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推出网络易贷等融资产品、完善企业股改上市挂牌服务机制……通过一揽子政策扶持,海宁已拥有上市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9家,挂牌上市后备培育150多家。
截至目前,11家上市公司通过上市首发融资、再融资、发行各类债券、私募股权融资直接融资金额462亿元,90%以上用于海宁本地扩大再生产。如天通股份6次股权融资成功,累计从资本市场募资38.9亿元,用于磁性新材料、高端机械装备和蓝宝石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数据表明,海宁仅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挂牌后销售收入就比挂牌前增长了20%,净利润实现翻一番。
金融助力不停歇。年初海宁继续推动政银企合作达成意向签约金额215亿元,近日又在嘉兴率先出台了“金融助力工业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十三条,释放“积极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信号,力争海宁全市金融机构全年贷款增量达到100亿元。
数据显示,海宁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23亿元,其中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65.37亿元,两大经济指标总量继续领跑嘉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分别完成有效投资1.51亿元、7.86亿元、7.87亿元,同比增长20.8%、99.5%、10.3%,增幅均达两位数。
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海宁也从全省36个工业强县中脱颖而出,成为18个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的分配对象之一,未来3年每年将获得1亿元专项扶持,用于提升亩产税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