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域旅游,且看静城宁海

来源:浙江日报2016/12/14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4

深秋的浙江宁海,色彩斑斓,风景如画。眼下,宁海的旅游正像深秋的枫叶一样火红:浙东大峡谷寻幽探奇,游人如织;前童古镇串街走巷,热闹非凡;南溪温泉养生度假,人来车往……

宁海县境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早在2011年,宁海县委、县政府就明确提出:有效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县域大景区。事实上,从那时候开始,宁海就踏上了“全域旅游”的道路,积极统筹城市、乡村、景区资源,强化点线片联动、因地制宜转型、区域错位竞争,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今天,在“全域旅游”的大时代背景下,宁海更是思路清、定位准、力度大:按照全景布局、全业联动、全时营销、全域覆盖、全体共建的要求,结合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庭院建设,积极打造美丽城乡大景区、一产多融特色区、旅游品牌辐射区、旅游服务样板区、旅游治理先行区,努力建成处处有旅游、时时能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新思维顶层设计 美丽经济蝶变升级

在宁海,河洪村是有名的长寿村,村内老屋古朴,曲径通幽,文化底蕴深厚,这几年通过旅游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河洪村优越的生态,甚至引来了法国大叔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帮忙“吆喝”山水。

近年来,宁海县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像天河村这样的乡村旅游点在宁海遍地开花。如果说全域旅游是当下浙江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乡村旅游则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今年年初,宁海进一步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孵化美丽经济”的全新目标,全县上下合力助推乡村旅游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山谷经济、民宿经济及各类休闲经济加快推进,一个个美丽镇村正在建设成为旅游产业的一颗颗明珠。

凭借油菜花而声名鹊起的桑洲镇,以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田园诗画,吸引了一波波游客来纵情山水。桑洲油菜花节期间日均接待量约1万人次,为当地带来每天30万元的旅游综合收入;在胡陈、茶院、一市、长街等地,乡村成为景区,城里人前来赏花郊游。高涨的赏花人气,转化为富民财气,宁海的“花海经济”已成为鼓起农户“钱袋子”的新产业;连续10届蛏子节的成功举办,使长街“中国蛏子之乡”美名远播,引来食客尝鲜,拉动区域旅游餐饮业强劲增长,为长街人打造了一只含金量十足的“蛏子饭碗”……

龙头引领,点上开花,版块效应——而今的宁海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徐霞客古道为依托,沿线的中心村、特色村、全面小康村有机“串联”生态山水、景点景区、民俗文化、特色村庄,形成覆盖县、镇、村、户(庭院)的立体式建设网络,宁海这一“大景区”跃然而出。

为推动“全域化旅游”,宁海推出“5515”四大品牌创建。在今后的3年中,立足县内“山、水、海、岛、泉、礁”等优质旅游资源,建设县城休闲中心、温泉度假、古镇文化、乡村旅游、滨海休闲“五大旅游特色板块”。培育森林温泉、宁海湾、天河国际、东海云顶等5个旅游度假区,打造森林温泉旅游小镇、胡陈户外运动小镇、前童旅居小镇、岔路养生小镇等5个旅游特色小镇,创建10个A级景区,并拓展板块外延内涵,加速产品业态向“两区、两湾”集聚,并实现旅游项目投资和旅游招商引资均破百亿元的目标。

宁海还在宁波市最早成立旅委会和县级旅游集团公司,并注资1亿元,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单纯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资源、城乡资源、产业资源等联动发展的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转型,形成全域化发展新格局。

“发展全域旅游,整个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观念首先应该转变,要树立相互融合、一体推进的观念,相关工作要树立旅游理念。”宁海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宁海一直非常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波全域旅游热潮中,宁海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出台乡村旅游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旅委牵头,联合县农办、县环保局、县公安局等19个部门,成立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规划选址、项目审批、资金扶持、消防安全等重大问题;进一步配齐配强旅游专职管理人员,前童、胡陈、桑洲等重点乡镇增设旅游办,向乡村旅游重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增至61名;加大乡村旅游目标考核力度,将其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点任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考核权重,将民宿发展“百千万”工程单独作为全县创新工作考核内容,旅游发展潜力和活力进一步激发。同时,在全省率先拉开涉农资金整合大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使用机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过去的区域化发展思路演变到今天的全域旅游模式,是一个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更是一个初级产品到高级产品升级的过程。发展全域旅游,让宁海旅游一盘棋布局,一张图规划,一个形象传播,今天,“静城宁海”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民宿经济花开灿烂 共建共享美好宁海

如何唤醒宁海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野趣,把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开启乡村旅游新模式?民宿经济是乡村旅游的“升级版”和“高级形态”,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宁海勾勒“全域旅游”画卷,民宿经济可谓是点睛之笔。

漫步古镇,屋舍、流水依稀如旧,时光似乎没有走动过,1300多间各式民居保存完整。前童驿事由一栋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废旧老房子改造而成,通过“众筹”外加政府近20%左右的补助建立起来。没想到,这样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风险,也让设计精巧的前童驿事成为前童民宿的“标杆”。一时间,花桥游居、好义堂、前童镜舍……纷至沓来,开启了前童的“民宿时代”。喝茶、熏香、听音,一家四合院形式的古镇民宿,与古镇气质浑然一体,上木堂致力于打造一种文化新意境,即营造一种回归人类自然本性的温暖质朴的所在。至此,前童民宿走向“升级版”。

小小前童,几乎是宁海民宿产业发展的典型缩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宁海的民宿,近两年呈井喷式发展。前童古镇的前童驿事民宿一营业,就俘获不少粉丝;桑洲镇南岭村的南山驿,2016年春天一亮相,便屡屡刷爆微信朋友圈;深甽镇的龙宫村、南溪村,岔路镇白溪村和天河村,桥头湖街道的双林村也已经成为民宿集聚区,在长三角有一定知名度。走访天河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起了统一的“天河人家”标志,代表村庄文化的“福”字LOGO也随处可见。为了促进民宿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宁海岔路镇天河村结合实际,成立了红岩旅游服务公司及天河民宿协会,并统一安装天河村民宿分布示意图、民宿店牌、导向牌等设施设备,整个村落焕然一新,这对引导外地游客的住宿选择、民宿形象的塑造、乡村旅游知名度的提升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意义。

与此同时,特色民宿的快速发展,带动宁海乡村旅游开始向精品化、个性化的旅游度假转变。今年,宁海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农家乐(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很好地回答了如何让民宿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合法化的问题,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至于如何让部分民宿能够实现精致化、个性化、差异化地发展,宁海也正在摸索着前进。

石头、木头、老屋,深深浅浅的时光里,废弃的房屋正在胡陈的桃花里苏醒。位于胡陈乡西张村大麦塘的一个陈旧粮仓在荒废多年之后,被重新规划设计,着手打造成为粮仓精品酒店,让来自都市的游客,在这里切身感受农耕文化。胡陈乡的心宿无尘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而前童云曼客栈、建筑师之家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揭开神秘面纱,当地人称它们为宁海民宿的“3.0”版本。

宁海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主题化、特色化、专业化”为导向,促进民宿发展与旅游景点、民俗风情、农事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强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创意设计和服务供给,引进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积极邀请知名规划设计院及小资一族、艺术家、文创人员前来把脉支招,尤其将特色主题、景观美学等概念融入民宿客栈建筑风格和房间装饰的设计,提升乡村旅游业态的品质与内涵。

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的民宿经济开启了度假新模式。而在“全域旅游”课题中,宁海的民宿经济还诠释着“全民共享”的重要意义。在宁海,民宿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形成,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充分发挥重点乡村引领示范作用,双林、南岭、许家山等1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积极探索“政府牵头、村委承租、村民自改、社会投资”模式发展民宿经济,成功吸引了一批文化名人、都市白领、小资一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民宿经济持续升温,全县新增民宿床位900余张。通过积极引导“乡村+生态”“乡村+民俗”“乡村+健康”等业态开发,精品村养生养老、文化创意、农耕体验、运动健康、房车营地、露营基地等特色业态开始兴起,“花海”经济效应逐渐放大,上半年各乡镇以节庆活动为依托,吸引游客260余万人次,直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近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