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来源:杭州日报2018/07/24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7月1日起,杭州余杭区《关于加快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培育的若干政策意见》正式实施,最大化激发独角兽的创新特性。

“这项政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尤其鼓励科研收入这条。”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蒋韬说,“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约1亿元,根据新政可获得近2000万元的研发补助。”

近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余杭经济快速换挡转轨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财政总收入从2003年的23.2亿元位列全省第6位,到2012年的164.07亿元位列全省第3,到2017年的503.8亿元位列全省第1,再到2018年上半年的400.1亿元位列全省第1,余杭的秘诀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实践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以“科技、人才、资本”的创新发展模式领跑全省。

创新科技提升路径

科技战线上打造“多维矩阵”

7月初,位于未来科技城的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好消息:其钙钛矿小组件效率再创新高,刷新了此前由他们保持的世界纪录。纤纳光电的成长,正是余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带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当下,余杭以“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多措并举培育各类创新主体,打造多维度“创新矩阵”。

一方面,余杭拓展提升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良渚新城等区级重大产业平台,培育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让新动能挑起大梁。

目前,余杭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76家,并通过互联网、标准化、大数据,引导7245家传统企业上云。

另一方面,余杭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南湖创新小镇、阿里巴巴“五新”基地等“2X”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谋划启动区块链产业园,打造独角兽孵化园、企业园,率先建成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

依托创新链,余杭正加速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产业孵化链条,现已创建各类科创园区71个,总面积近360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92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

创新突破引才路径

“智慧大脑”加持信息经济高地

今年5月,余杭给24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科技进步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18位创业创新人才派发了近1.5亿元的“大红包”。

可以看出,以企业为主体,余杭对待人才可谓是十分“给力”。

如今,依托浙大、阿里两座“金矿”资源,余杭搭建人才、资本、名企对接平台,建成全省首个集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四位一体”综合保护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开发“O2O”云服务平台,将服务项目和服务窗口“搬到线上”,推行“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不)跑腿”;完善人才安居服务机制,首期筹集6034套人才公寓……

而在高层次人才招引方面,余杭突破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应聘限制、薪酬体系等传统人才招引模式,面向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招聘党政机关储备人才,并启动海外招聘“双十”政府雇员工作。

余杭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30万,累计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2900余名,其中“国千”124名、“省千”170名,位居全省区、县(市)第一。

创新金融扶持路径

政府当“天使”为梦想“买单”

“久仰余杭创业福地的美名,有‘天使’扶持,创业更有底气了。”日前,杭州晟视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来自余杭区天使梦想基金的80万元资助。

这是余杭区在浙江省天使梦想基金的基础上,加码设立“余杭区天使梦想基金”后的首个出资项目。

找准了扶持对象,余杭下足了“本钱”。从2018年起,余杭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注册设立在未来科技城、临平新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良渚新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余杭五大重点产业平台的、成立期限在5年以内的创业创新项目。

目前,余杭拥有约40亿元的政府基金、3000亿元的社会管理资本及1000多家智慧基金机构。“这些高端资本要素的集聚,从外部引导,起到了促成创新型产业生态的作用。”余杭区委书记毛溪浩说,余杭用这些“阳光雨露”帮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的项目在余杭“茁壮成长”,推动余杭整体产业布局逐渐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