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健科技创始人尉建锋,最近多了个“新东家”——杭州市江干区人才创新发展研究院。
这也意味着,在互联网医疗风口浪尖冲浪的他,可以放心地继续保有事业身份。
而这个研究院,是江干为鼓励具有事业身份的高层次人才到江干创新创业特别设立的一个“蓄水池”。
尉建锋正是这池中第一人。
国家一直鼓励科研人员创业,不过根据中国科协2016年的调查,六成科技工作者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开始创业的只有2.5%,科研院所中这一比例仅有1.2%。
阻挡他们的,是关于身份的尴尬——“你现在到底是什么身份?算医生还是创业者?”这种尴尬,尉建锋也曾遭遇过。
江干挂牌一年有余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除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外,第一项改革就试图突破这个瓶颈,让高层次人才真正体会到“创业最好的时代”。
离岗创业者的“定心丸”
学医11载,执业又10年,辞职之前,尉医生已经是副高职称。
对他而言,创业不过是换个方式做医生。
创业6年,卓健科技从最早的预约挂号,到如今涉足移动远程和转诊医疗,打造智慧医院生态闭环。去年底,其用户覆盖国内22个省份、300多家三甲医院。“预计今年业务能做到两亿元,利税6000万元。”
可是创业背后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A轮融资前一个月,是他“最困难的时刻”。
“那个月,我发不出工资……我甚至给家里打了张借条,拿了19万元给员工发工资。这张借条,我至今保存着。”尉建锋说,赶来救急的,是江干区“百人计划”项目认定,“481万元的项目资助,好比雪中送炭……”据了解,江干目前的创业扶持政策,比我当时创业时还要好得多,最高可以拿到1500万元项目资助,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江干可配套300万元安家补助,这个力度是空前的。
如今,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出台的保留身份离岗创业新政,对尉医生而言,更是一颗“定心丸”。
江干试水改革以解后顾之忧
就江干而言,辖区内类似尉医生这样有事业编制的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有21人,涉及资助金额4000万元。
“我们的初衷是鼓励有身份的人出来创业,万一失败,也还回得去。”沈全钢,江干区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科长。
出得来,还回得去。
这句话看似简单,先得解决两个问题:“编制从哪来?钱从哪里来?”
“只能自己一点一点抠。”由区委人才办牵头,区人社局、区编办、区财政等多部门多次协调,“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宁可其他部门少一个编制,少招一个岗位,也要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先是制订《江干区高层次人才保留事业身份实施细则》,明确如何申请、怎样退出及准入门槛,如江干区“百人计划”B类及以上创业人才、杭州市“521”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等。
再是建立江干区人才创新发展研究院这么个正科级事业单位,目前暂定10人编制,今后根据需要全额保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人才战略正是江干区委区政府一直视为区域发展的长策和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