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城开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局面 许卓恒

来源:杭州日报2017/02/14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承前启后,开创未来。

近日,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布了下城区五年来的一系列“高分成绩单”——

过去五年,下城区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下城区许多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示范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以及省级现代服务业强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省创新型试点城区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60多项。

未来五年,下城区将坚持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继续奋力开拓全域中央商务区新局面。

将着重抓好规划引领、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机制激励等“四个关键环节”,达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发展空间全面拓展、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既定目标。

力争到2021年,下城区GDP总量达到1160亿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0亿元左右,比2016年分别增长40.5%和25.9%。

过去五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2012年以来,下城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牛鼻子、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保持克难攻坚良好态势、坚持以民为本。特别是2016年,该区举全区之力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高品质完成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环境治理,高要求落实平安护航,高质量做好民生服务,努力打造最精彩最温馨的城市客厅,展示下城作为“杭州的心、城市的眼”的独特魅力。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8.3%,达到825.5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4.9个百分点,达到95.32%,特别是商贸、金融、文创、健康、信息五大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增加值增速比平均值高近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9.23亿元,年均增长12.4%,绝对额和增量全省领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63亿元。

开放合作深入推进。累计引进大杭外资金771.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15亿美元,分别增长46.29%、38.2%;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32.1亿元。

清零工作全面推进。百井坊地块、塘河地块、三塘单元商业商务地块、城北体育公园南侧地块完成征收,并具备出让条件。杭氧杭锅地块征收全面完成,城市之星项目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腾笼换鸟加快步伐。全面完成9个规划单元控规的新一轮修编。完成三塘、西文、灯塔三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和胜利、中舟、杨家、石桥、永丰部分农居的征迁任务,共征迁农居1244户、回迁安置6511套。完成省农都市场、长城机电市场群、长城五金、白鹿鞋城、东方布料市场等搬迁。提前关停新世纪钢材市场,371家商户全部腾退。杭州轴承厂地块获批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德胜快速路、重工路、新天地街,以及新西路一期等12条支小路。完成延安路、环城西路、武林路沿线改造。完成北部园区5条道路的整治移交工作。完成庙桥港景观桥建设,19处美化家园工程,8个街边节点景观的提升改造。新建游步道12611米。完成14个老旧小区交通综合治理,建成和平广场停车楼等公共停车场(库)27处,电动汽车充电桩240个,新增停车泊位5048个。

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建立智慧城管指挥平台,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达到99%以上,成为市智慧街面管控试点区。在31条主次干道推行市政环卫一体化作业模式。

治水拆违全面推进。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出台黑臭河反弹问题责任追究、河道管理三色预警等制度,统筹规划水系引配水方案,重构水循环系统。完成12条黑臭河道治理,消除排污口827个;完成15个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和29条河道清淤疏浚,在全市首创河道长效化清淤。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五年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提高了9.73个百分点,达到84.0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9%,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新增就业14.2万人,实现再就业7.8万人。落实各类困难救助帮扶资金1.23亿元。

社区治理持续深化。出台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意见,理清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工作站三张事务清单。强化居民自治,本地居民担任居委会成员比例超过75%。实施社工岗位量效评估,在全国首推社工转型。培育发展社会组织,达到2626家。

未来五年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

一年以后见分晓,五年以后看成效,十年以后新地标。

未来五年,下城区将坚持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奋力开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局面,努力争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排头兵。该区将全面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突出加快发展主线,着重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规划引领。在南部精耕细作,积极谋划老旧楼宇、低效地块、地下空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高起点规划、高品质打造一批标志性商业商务楼宇,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挖潜金角银边,塑造核心区格调。在北部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加强拆后用地研究。同时加快老旧厂房等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

——创新驱动。依托武林商圈、跨贸小镇等重大平台,结合城中村改造、旧厂区改造、腾笼换鸟等工作,打造智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特色载体。全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链,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模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项目带动。在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牢牢抓住拆迁、开工、建设和竣工各个环节,尤其要加强重点地块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储备地块项目实质性启动。在项目谋划上狠下功夫,立足自身资源,研究把握省市未来五年项目建设重大规划,完善项目储备机制,科学论证一批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在服务协调上狠下工夫,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节点管理、绩效管理。

——机制激励。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力度,按照重心下移、提高效率、错位配置的原则,进一步厘清权责利关系,优化区级治理体系。注重开源节流,深化税收结构研究,着力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创新发展国有运营平台,不断增强区域经济调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