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颗外形小巧、果实饱满的香榧在大铁锅里翻滚,浓郁的香气四散,让人垂涎三尺;桃源村的土鸡蛋、花戏村的小香薯,还有秋口大米等特色农林产品,吸引了众多城里客前来围观、品尝……
不久前,浙江临安板桥镇首届香榧文化节在板桥镇花桥村举办,为这个地处临安南部的小山村招徕了人气与发展机遇。活动现场,一款由浙江农林大学研制的新品珍珠香榧,因其更为细腻、绵糯的口感,一经推出便广受关注,即使价格比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梭形香榧高出一倍,仍旧接到了不少订单。临安香榧,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打造,正在成为继雷笋、山核桃后助农增收的第三棵“摇钱树”。
据《中国植物志》《中国树木志》记载:香榧原产天目山区,临安的天目山、玲珑、板桥、太湖源等中东部山区,至今仍有大量野生木榧树。从2007年起,临安便提出要大力发展香榧产业。
临安市林业局(农业局)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林特站站长王为宇介绍说,以往让香榧挂果至少要十多年时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在他们只需要6年时间就可以让香榧顺利投产。目前,临安已有21个香榧示范村、25个家庭农场和42家香榧专业合作社,其中社员1100户。全市香榧种植面积达5.6万亩,合计约120万株,产量约25万斤(带蒲鲜籽)。
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花桥香榧合作社摸透了香榧的习性,不仅种植技术走在全市前列,也通过产品包装、精深加工等方式,打响了花桥香榧的知名度。目前,花桥村已有香榧300多亩,产量约7万斤,年产值1200万元。
玲珑街道祥里村香榧种植大户陆群承包了270亩山林,种了近1万株香榧,还培育了2万多株香榧嫁接苗。在农技专家指导下,今年2.6万斤香榧鲜果,给陆群带来了40余万元收入,也让许多像陆群这样的林农转变了观念,走上生态发展之路。
为给香榧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临安市农技中心的香榧种植专家多年来坚持上山下乡,奔波于田间地头,给香榧林把脉问诊,为种植户答疑解惑。有关部门还多次邀请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对种植户开展专项培训,从香榧苗种选择、种植技术应用、香榧加工等方面入手,为林农传授相关知识。
未来4年里,临安市计划新增5万亩香榧种植面积,形成十万亩香榧林地规模,同时培育香榧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快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打响“临安香榧”品牌,推动香榧产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