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是第二个“中国品牌日”。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品字标”浙江制造已经成为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省已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44项,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72家企业获得270张“品”字认证证书,其中国际合作认证证书41张。
近日,在“三强一制造”媒体采风活动中,记者深入走访6家“浙江制造”企业。记者发现,一大批身处市场前沿的“浙江制造”企业脱颖而出,努力向产品的高标准、高品质、高端化迈进,不断提升企业制造能力的竞争力。
一双袜子卖到600元
在位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浪莎控股集团生产基地,生产车间里机器开足马力,每天有150万双袜子在这里生产、包装完毕后将被发往世界各地。
公司会议室里,董事长翁荣金顺手从塑料模特身上掰下一条套着丝袜的腿,向大家介绍自家的专利产品。“这种袜子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每双售价近600元。”翁荣金“保守”地算了一下,这样一双袜子的利润抵得上几十双普通袜子的利润。
翁荣金告诉记者,去年,浪莎制定了一款“抗菌耐磨袜”袜子产品的“浙江制造”标准。“‘浙江制造’标准要求很高,就拿这款袜子来说,消臭率与抗菌率高于国家标准2倍以上,袜跟耐磨性能是国际标准的4倍。”翁荣金告诉记者,“浙江制造”的品牌溢价效应也让浪莎针织尝到了甜头。去年一年,这款袜子销售额就超过4000万元。
像浪莎针织这样的“浙江制造”企业,正以一流的产品品质和品牌成为浙江区域品牌的代言人。
“制标者”收获高增长
浙江白马实业是国内园林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将创新技术转化成为标准,白马实业研发生产的环保手持割草机和园林多功能机两个类别产品目前牢牢占据了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
总经理马妙武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牵头申报的“浙江制造-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便携杆式修枝锯”团体标准已获省质监局立项,同时锂电研发部也正在申报“浙江制造-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便携式打草割灌机”。2年之内,企业计划还将再申报5至8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成为园林工具行业“浙江制造”品牌的领军企业。
标准是“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基石。近年来,一批优秀的行业标杆企业成为“制标者”,他们把先进的行业管理和产品要求写进“浙江标准”,引领行业提质增效。
在中国反光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先进的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各种材质、颜色不一的反光材料从机器中输送出来,等待包装销售至世界各地。这其中,取得“浙江制造”认证的DM7600产品已打破了国际巨头3M在五类膜上的产品垄断,代表着同行业的领先水平。道明光学营销总监求海滨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司参与了9项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去年,道明光学销售额达8.1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6%。”
“我们研制的高频电动工具较传统电动工具寿命提高十倍以上,工作效率提高30%以上,单位重量出力高20%,同时节能20%以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原本一百多元的电动工具,高精度产品依靠技术增值可以卖到几千元。”在永康,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树理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家的产品。
近年来,正阳科技从制造者升级为标准制定者,主导了《斜切割机》、《手持式电圆锯》“浙江制造”标准,抢占了电动工具竞争的制高点。正阳科技所在的永康电动工具行业已经主导起草了4个“浙江制造”标准,参与起草1个“浙江制造”标准,另外还有8个产品已经完成立项,4个产品通过浙江制造认证。
“弄潮儿”奔赴智能化
在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智能化的浪潮中扮演着时代的“弄潮儿”。位于兰溪市的鑫兰纺织新建的织造三分厂,设备就来自“全球购”。来自比利时的专用牛仔面料大剑杆织机、瑞士的全自动穿精编机和结经机、德国的中央空调系统、西班牙的织机吹风循环系统等辅助设备,庞大的智能化机械阵容令记者大开眼界。
鑫兰纺织近年来,先后投入5亿多元对染色生产线等进行全面技改。技改后,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产品附加值也大大提升。公司还将产业链延伸到印染、牛仔服装领域,完成了从“卖面料”到“卖服装成品”的转型。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专门组建了研发团队进行设备改造。3年来,“机器换人”设备达到10余台,通过设备的改造、引进、新制,不仅生产线释放了大量产能,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越强电器的压缩机用保护器和起动器产品以远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品质比肩国际产品,成为LG、格力、海尔等国内外知名电器企业的供应商。
据统计,近年来金华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智能化技术改造,平均产能提高20%以上,平均生产周期缩短10%以上。“机器换人”实施企业平均节省用工25%以上,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产品合格率平均提高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