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城乡融合——浙江省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解读

来源:浙江在线2018/05/05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推进城乡融合,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省着力通过改革破解制约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不断消除城乡差别化公共服务待遇,重塑城乡关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将融合发展作为贯穿乡村振兴的主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

《行动计划》如何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大力推进共享发展?记者专访了省农办副主任蒋伟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文荣、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

激活土地要素

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是动力。

如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推动五个方面的机制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17年,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连续33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省农办副主任蒋伟峰说。

蒋伟峰认为,要素资源城乡双向流动加速,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但阻碍这种流动的体制障碍仍然存在,盘活农村要素资源、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面临不少困难,加快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市场、激发主体、激发活力显得越来越迫切。

“《行动计划》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提到,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说,农民最大的财产就是住房,在不违规违法买卖的前提下,可以适度放活使用权,无论对农民还是对创业者都是一个利好政策。

目前,我省多地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比如绍兴实施的“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提出将用3年时间,建立基本完善的闲置农房开发利用机制,农民人均住房财产性收入增加40%以上。

土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然而,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让耕地分散、细碎、小规模,利用率较低。

“《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蒋伟峰介绍,在符合土地利用总规的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

杭州市西湖区通过“环境整治”“土地流转”“产业引进”组合拳,整治出2.7万亩土地,既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优化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发挥其规模效益,吸引人才、资金、产业回流。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富民惠民行动,全面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农村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加速,但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依然明显。”蒋伟峰说。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发展、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农村公共安全、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等措施都被写入了《行动计划》的富民惠民行动中。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延伸到各村(社区),实现城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加快高水平医联体建设;巩固提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施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建设幸福乡村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多年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文荣一直关心农民工进城问题,“进城容易留城难,是横在农民面前的一道坎。”钱文荣说,城乡融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要让农民更容易走进城镇并且落户,浙江的中心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都对周边农村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钱文荣翻看《行动计划》,欣喜地看到这样一句话,“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简单的一句话落到实处,将给进城农民吃上一颗定心丸。”钱文荣说。

加强农村人才培育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失,而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正是人才。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完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畅通智力、技术、资金、管理下乡通道,激发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活力。

在农村人才培养上,《行动计划》提出深入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10万人以上,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农民融入城市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

“浙江有各类活跃的经济主体,返乡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徐旭初说,2016年,我省桐庐县、庆元县、云和县、龙泉市、松阳县5地成为全国首批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

《行动计划》提出要引导各类人才向农业农村集聚,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实施农村归雁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完善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补贴、融资、场地、培训等扶持政策……一系列的措施,都在为乡村振兴摇旗呐喊,招才引智。

《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是前提。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农村头雁工程,让农村各类人才优中选优当选村党组织书记,我认为这是让人才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好工程。”徐旭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村党组织书记,对于一个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