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出约5800亿元,增加值约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这是2016年浙江健康产业交出的一张漂亮答卷。9月13日,由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省经信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浙江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健博会”)在杭州开幕,本届博览会共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健康产业机构参展参会。
健康产业的发展为何如此重要?浙江有哪些发展健康产业的优势?未来,健康产业将走向何方?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会长朱耀传和省“千人计划”专家程国华。
改善民生
办医格局多元化
早在2014年5月,浙江就已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健康服务业总产出达到6000亿元,全产业链达到10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所以健康产业的大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朱耀传认为,健康产业首先提倡的是建立多元办医格局,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补齐公立医疗机构短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社会需求增长,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
朱耀传说,发展健康产业是浙江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
“朝阳产业”
深耕市场渐发力
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浙江培育的八大万亿级产业之一。
《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到2020年,健康产业要“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总规模突破10000亿元”。
在浙江,有着发展健康产业的良好“土壤”。
“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健康产业中医疗器械、医药产业都依托民营经济发展。”程国华说,近年来,浙江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健康类企业提供研发平台和市场平台。
2016年,浙江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社会办医和医养结合的推行都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试先行的机会,程国华说。
“四个一批”
经济转型新引擎
自2015年起,浙江举办浙江省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先后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机构、500余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2.2万名客商参加会展,共推出各类健康产业投资项目370多亿元,总投资达到6012亿元,其中37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年来,健康产业正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约580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增加值约2200亿元,占GDP比重4.8%。
在本次健博会的项目推介会上,省发改委将发布浙江健康产业“四个一批”重点培育清单。清单内容主要包括:一批健康特色小镇,包括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外公布的三批次9个健康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一批健康产业基地,确定杭州东部健康产业园、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等17个健康产业基地;一批健康重点企业,确定贝达药业等60家健康产业服务企业,其中非医疗服务类企业50家,社会办医机构10家;一批健康重点项目,确定100个健康产业服务项目,其中非医疗服务项目80个,社会办医类项目20个。
“下一阶段,浙江将继续通过举办活动、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创业创新比赛等形式,不断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朱耀传认为,精准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过程将催生出更多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