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养老难题,是挑战,更是机遇。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业内人士表示,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3.3万亿元。
翻开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亦可真切地感受到,养老,既是我们要持续突破和解决的一大民生难题,也是加快发展服务消费、释放国内需求潜力的重点领域之一。当前最迫切的,是探寻“老有所养”的实现路径。
在此背景下,3位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虽然出发点各不相同,却在相互交叉关联中,铺陈出一条“老有所养”的希望之路。
计时华:
医养结合,不惧何处养老
未来,在哪里养老?
对于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计时华十分犹豫:“我的打算,大概是等退休后,到乡下去住一段时间,70岁后,再回到城里来住,因为需要离医院近点。至于老得无法自理时,到底是去敬老院,还是让女儿来照顾,真的想不好。现在普通养老院的服务和条件,实在让人无法放心……”
来自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让计时华委员对养老问题倍加关注。“若做到‘医养结合’,在哪里养老,都不是问题。”为此,她通过调研,撰写了《将就医与养老深度对接,推进“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提案。
计时华委员说,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湖北、湖南、河南、福建、海南、浙江、云南、江苏、宁夏等省市开展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探索,但实际推广困难重重,存在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明晰、机构定位模糊阻碍发展、“套保”风险隐患严重等问题。为此,她建议,理顺管理机制,加强资源整合,科学制定服务标准,正确发挥医保作用。
“‘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实现健康养老与疾病救治相结合,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她在提案中写到。
姚克:
家庭医生,服务居家养老
医与养,如何才能结合?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认为,眼下正在推行的“家庭医生”服务,是能让老年人安心在家养老的一个重要举措。尽管“家庭医生”的覆盖面是全体人群,并非只专注于老年人。但这项服务,对于居家养老中的慢病和常见病管理,是极为有效的。
《规划》提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2.55亿老人,不可能都在养老院养老,居家养老,仍将是一种主流选择。普惠式的医养,更需要政府提供服务。
“居家养老,最需要的服务,就是可以上门服务的医疗和护理。”在《稳步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扩面提质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姚克委员写到,“家庭医生”正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将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更重要的是,它可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加速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尽管姚克委员撰写这个提案的初衷在于推动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但在无意中,却为中国居家养老的推进,指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普惠式的医养结合,需要政府服务的托底,也需要更多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从而让老人能安心在家养老。
赵光育:
养生旅游,精彩夕阳生活
夕阳生活,可否更精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面对养老这个3.3万亿元的巨大消费市场,我们又该如何抓住机遇,为有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带来一份题为《重视养生旅游产业,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提案。他说,融合了中国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养生旅游,是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创新与发展,它对于增加有效供给,丰富旅游产品,完善产业结构,创新生态产业,推进循环经济,提升生活品质,建设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养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医疗保健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而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老年人群。这也是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他建议,制定《养生旅游标准》,编制《养生旅游发展规划》;扩大养生旅游宣传,不断提升国内外游客的养生认知和旅游需求;因地制宜,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实施养生旅游集群化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高品质养生旅游服务;逐步实现养生旅游的主题特色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国际化、产业集群化、业态多元化以及服务信息化。
从推进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扩面提质“家庭医生”服务,再到发展养生旅游产业,3个提案从不同领域出发,为中国破解养老难题探寻路径——医养旅相结合,让我们看到希望,不再惧怕“当我老了”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