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金融风险 做实体文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观

来源:浙江日报2016/12/22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浙江走出了一条金融与实体并重的共融共生之路,在发展中化解金融风险。民资丰沛的浙江,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更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降杠杆,去“不良”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11年开始,浙江温州等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一度走高,引发外界关注。痛定思痛,浙江各地及时有力应对,在降低杠杆、去除“不良”方面先人一步,较早走上了一条法治化、市场化处置“不良”的道路。

12月20日,记者从温州银监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底,温州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下降至2.99%,这也是2012年8月以来首次降至3%以下。当地银监部门表示,今年以来,企稳迹象更加明显。早些时候,记者从温州银监分局得到的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温州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247.44亿元,不良率降至3.13%,分别较年初减少44.01亿元、下降0.69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实现“双降”,不良率创四年来新低。

遵循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温州在降杠杆、去“不良”的过程中走了一条依法破产的道路。从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来看,温州全市的破产案件几乎占到了全省的一半。2013年至2015年,温州全市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554件,审结425件,分别占全省的43.79%和53.59%;盘活土地1888亩、厂房111.47万平方米,安置企业职工1万多人,清理企业债权债务166.79亿元,化解不良资产80.21亿元。今年前11个月,温州全市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328件,同比增长51.85%,占全省的41.32%;审结破产案件174件,同比增长27.94%,占全省的53.51%。

刮骨疗毒式处置僵尸企业之后,温州正迎来新的生机。一位当地银行机构负责人这样说:目前温州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企稳回升迹象明显,银行业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在“不良”高企的时候,温州某银行甚至两天就有一起官司,而现在,这样的现象已经消失了。

企业是降杠杆的第一责任主体。化解“不良”不仅是银行的事,也需要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作用,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企业也要实现从淘汰落后产能向高精尖、高附加值产能转移,朝着更符合绿水青山要求的方向发展。

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切中了经济工作的关键。一方面要处理好越来越长的金融杠杆链条,另一方面要在银行表外业务、交易所场外市场、新型金融业态领域加大监管创新,才能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破“两链”,控风险

近年来,受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传导蔓延影响,浙江一些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如何破除“两链”风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成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

省内一家生产防腐材料的企业,兢兢业业几十年,发展一直很好,在银行没有一分钱贷款,却输在了“担保链”上——为他人担保了7000万元,最后将自己拖进了漩涡。每每说到这件事,已年近七旬的企业创始人总是长叹一声,他的遭遇也让人扼腕叹息。

投资办企业、做生意难免要借钱。你欠我、我欠你,发展顺利时互保贷款在民企中并不少见,也无大碍。而一旦有企业出事,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规范民间借贷,及时处置“两链”风险,浙江很多地方政府不等不靠,积极有为。在诸暨,通过银行打包处置、企业股改、处置僵尸企业等多种方式果断断“链”,确保了当地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是破解“两链”风险的有效途径。和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不同的是,直接融资更具分散性、差异性,风险更低更小。从省金融办的统计数据看,今年以来浙江融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直接融资占比进一步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183亿元,其中直接融资新增2079亿元,占比达40.1%,比年初提高7.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前三季度浙江新增1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今年以来,浙江上市公司还积极进行海外并购,通过并购壮大自身,减少对借贷资金的依赖。绍兴市上虞区在这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2011年至2016年7月,该区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境外并购项目7宗,涉及金额29亿元,带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化工、智能现代装饰等产业快速发展,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政府部门也积极推动海外并购,记者从上虞地税部门了解到,为精准解决国际并购过程中的涉税问题,该部门积极开展“一对一”专项服务,通过涉税服务需求订单的形式,及时收集并购企业涉税服务和政策需求。2011年至2015年,当地5家上市企业因此累计享受各项税收优惠5.5亿元,有效缓解了国际并购资金压力。

稳外贸,促发展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9489,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破7”甚至一度成为国际市场的话题。在近期美元走强的趋势下,人民币的相对贬值对进出口企业和国人留学、海淘、出境游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加入SDR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经得到提升,这也成为稳定汇率的重要基础。

稳汇率、促发展,对浙江这样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而言尤为重要。对此,浙企、浙商沉着应对,在直面挑战中锤炼出更加强大的国际化运营能力。浙江对外直接投资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省商务厅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786家,中方投资备案额168.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对外实际投资9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8635家,累计中方投资备案额609.52亿美元,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是我国入世15周年,15年间,全球化真切而深刻地影响着浙江的千家万户,改变了包括金融在内的浙江经济结构和发展轨迹。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向度很高的企业,董事长储吉旺说:“入世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带来贸易便利,也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入世以来,企业的外贸业绩已经翻了三番。”对于汇率,他有最简单的回应方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国际风云变幻从未停息,只要坚定不移搞好我们自己的发展,就能立于不败、笑对风云。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浙江金融业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的方向不会改变,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我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相信浙江企业对开放型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充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