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需求侧“三驾马车”中,还是在供给侧“三驾马车”中,投资都居于重要地位。也因此,要预见一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资本流动”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考量维度,一进一出间,传递出发展的新气象、新动向。
2016年,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杭州共识”为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指明了方向,也让浙江加快了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浙江资本加速“走出去”,使得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品牌为我所用,海外并购涌起浙江潮;海外资本青睐浙江这方宝地,投资、增资速度不减、结构更优;同时,海外、省外的浙商加快回归,投资优势产业,助力转型升级。透过资本的流向我们发现,这一年,浙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进:“浙”里天地宽
面对发达国家一片“制造业回归”的声浪,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资本争夺战,浙江对外资还有吸引力吗?
怀疑声中,波音首个海外工厂选择落户浙江,这几乎是今年全国外商投资最“劲爆”的项目之一;同时,荷兰喜力、丹麦乐高、韩国晓星等跨国集团项目也纷纷落地。步入新常态的浙江,用引资实绩展示了自身对海外资本的可持续吸引力。
今年1月到11月,浙江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97家,投资总额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4%。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57702家,投资总额5543.5亿美元。
数量稳中有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外资来浙江不再是小打小闹,大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今年前11个月浙江省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50个,总投资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新批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54个,总投资1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9.8%,投资额占总数的39.7%。
为何选择浙江?过去,外资青睐浙江更多是基于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而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之时,不少在浙外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看重的是浙江的消费市场,是浙江几十年发展形成的配套产业链和较高的劳动力水平,更是浙江各级政府的高效服务。
从外资结构也能看出变化,今年以来,传统制造业的实际外资呈下降趋势,而服务业则发展较快,其中居民服务、仓储、金融、零售等行业增长迅速,目前浙江第三产业实际外资占比已高出第二产业15.3个百分点,结构日趋优化。
新常态下,浙江引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深化。今年以来,浙江国际产业合作园成为引资新高地,告别曾经的园区产业大杂烩模式,面向特定国家精准引入本地产业转型迫切需要的产业。当前浙江省已形成了4家国家级、12家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的引资新阵型,为浙江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产业分工中谋得更有利地位。
外商投资选择浙江,还在于这里已经是诸多国家战略举措的试点地。今年8月31日,令人期待的自贸试验区又花落浙江。可以预见,新政策、新平台的落地将大大增强浙江对外资的吸引力。
出:融入全球价值链
时势造英雄。在国际、国内双重需求叠加下,今年,浙商资本出海、大手笔并购海外优质资产成为热门话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度深陷泥潭,当前,大量欧美国家优质资产价格处于合理甚至低估区间。而浙江企业一直依靠劳动力红利、土地红利、资源消耗发展的旧模式已逐渐淡出,也亟需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借助海外并购获取技术、品牌等要素。
数据印证需求,今年以来浙江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省商务厅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786家,中方投资备案额168.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对外实际投资9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截至11月底,全省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8635家,覆盖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技术、稀缺资源、行业地位、出口市场……从各自需求出发,今年,浙商放眼全球寻找优质标的,积极配置全球资源。
为转型升级进行产业链整合。今年以来,万丰奥特通过接连并购美国派司令机器人公司、捷克3个飞机制造项目和加拿大钻石飞机工业公司,形成飞机整机制造、机场建设管理、通航运营、航校培训、飞行服务五大业务板块,得以全面进军航空全产业链。
为后续发展积蓄稀缺资源。今年上半年,浙江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便是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以13.35亿美元收购印尼铝矾土资源企业,成立锦江铝业(印尼)有限公司。近年来,浙江省企业利用境外资源价格低迷的机遇,积极开展跨国并购。
为走向全球获取技术、品牌,今年2月,宁波均胜电子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KSS公司和德国TechniSat Digital Gmbh公司汽车业务。通过收购KSS,均胜电子得以成功进入全球汽车安全市场;而通过收购TechniSat汽车业务,又得以全面涉足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车联网以及信息处理领域。并购后,均胜电子在汽车产业智能化领域成功跻身全球领先阵营。
为对外贸易打开国际市场。浙江省境外营销网络规模正不断扩大,前11个月,全省经备案、核准设立的境外营销网络项目共716个,对外直接投资额141.07亿美元,主要分布在美国、瑞典、德国和阿联酋等浙江省主要出口市场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去,通过国外代理商分销的方式不仅利润薄、品牌影响力也不大。今年,公司投资2350万美元在美国、肯尼亚、坦桑尼亚、加拿大等7国设立了子公司,发掘新客户、维护老客户、销售新产品,一年下来,新客户增加了,品牌渗透力增强了,预计今年出口额能达到近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左右。”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宏菲说。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到11月,在全国出口同比下降1.8%的态势下,浙江出口额达15913.4亿元,同比增长3.3%,这其中也不乏对外投资的拉动作用。
由此可见,浙江资本并非随波逐流,投资的是优质资源,谋求的是长远发展。从数据可以看出,理性投资下,浙江省对外投资行业格局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电力能源、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对外投资额排名靠前,分别达到82.06亿美元、25.78亿美元和15.81亿美元。
归:回归投资机遇多
11月23日,2016年天下浙商家乡行。北京中城永德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汉平就是回归大军中的一员,在多次回家乡考察之后,最终决定将首个东南沿海气候带被动式建筑产业园——智慧绿谷项目落户台州,总投资预计达17.5亿元。
今年1月到10月,全省通过浙商回归“引进来”的到位资金已经达到3099亿元。在湖州,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何明东投资了一个湖州国际健康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高达35亿元;在金华,上海康春机械有限公司的池奎在老家永康投资了一个航天飞行器零部件生产项目;在温州,新疆温州商会的余和平投资了一个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
回巢,不仅是因为家乡水土更温暖,更关键的是浙商看到了发展机遇。浙江人总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以敏锐的洞察能力最先捕捉到了家乡的变化:浙江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结构性矛盾突出,亟需借助浙商回归等战略力量,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寻找到新增长点、培育出新模式。谁能抢占这波先机,谁就能成为新一轮转型升级浪潮中的弄潮儿。
这些钱投向了哪里?从2012年到今年上半年,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突破万亿元门槛,其中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到74%。今年上半年,近60%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于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领域,拉动了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民间投资实现同比增长,对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起了积极作用。如星伦凯工厂投产台州,以聚芳酯纤维的关键技术推动传统化纤行业转型升级;美特斯邦威集团投资千峡湖休养项目,推进养生养老、健康产业等规模化发展。
把高端资源要素“引进来”,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去”。“走出去”是“引进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应有的现象,是为高层级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条件。由正泰集团、富通集团等8家浙江大型民营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浙民投”,从创立以来形成了专业与实体相融的投融资联合体,正在以更具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助力浙商们“引进来”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