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姬海鹰将“2016浙江省成长性科技型百强企业”的牌匾挂到公司大厅,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从表演专业科班出身的美丽女生,到业内知名的电影特效制片人;从2009年入驻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到今年6月创办的杭州时光坐标数字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姬海鹰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在她的努力下,公司已经在业界崭露头角。
之江文化创意园中,像“杭州时光坐标”这样快速成长的文化企业还有不少。自2008年4月开园以来,这里已经吸引了漫画家蔡志忠、色彩大师宋建明、室内设计师方振华等名人落户,各类年轻设计师和创意者也纷纷慕名而来。2015年,之江文化创意园实现产值约5亿元。
在浙江,如今上百个文化产业园、成千上万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浙江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繁荣图景。2015年,浙江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四,当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09亿元增加到2490亿元,年均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88%提高到2015年的5.81%。
一路高歌猛进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国庆黄金周,杭州宋城旅游景区游客爆满,公司核心演艺产品《宋城千古情》平均每天演出超过12场,新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丽江恋歌》、《西施恋歌》广受好评,7天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而其旗下的杭州、三亚、丽江、九寨各景区,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7550万元。2015年,宋城演艺实现年度净利6.31亿元,同比增长75%。
放眼浙江大地,像宋城这样的文化企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5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实现了“三百亿”目标,利润超过10亿元。2016年上半年,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实现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加24%。今年,宋城集团、浙江华策影视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除了出版、旅游等文化行业,快速成长的还有电影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等多个行业。
2015年,浙江电影产业创造了一项新纪录:全年电影票房超过34.9亿元,比上年增长47%。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一大批思想深厚、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并积极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为人们送去直抵人心的真善美,送去回应时代的深邃思想,也推动着文化产品从量变到质变。
浙江影视剧的表现可圈可点。《温州一家人》《国家命运》《大圣归来》《主义之花》等一大批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浙江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等各类国家级奖项的精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舞台表演方面,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编、著名表演艺术家茅威涛等领衔主演的越剧《二泉映月》在全国巡演获得一致好评;书报刊出版方面,浙江大学出版的《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惊艳印度尼西亚国际书展;数字内容方面,咪咕数字传媒、天翼阅读大量生产出优质数字内容。
文艺浙军正在用生生不竭的创造力,创作出一大批佳作。
提振文化消费
打造生活美学标准
目前,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正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迈进,即将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加速升级。
如何发挥浙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市场活跃的优势,把握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各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顺应群众文化消费旺盛的需求,浙江各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会”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举措,引导文化消费,让群众在文化享受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学标准。
今年10月召开的杭州文博会以“融”为主题,重点体现文创与科技、设计和生活之间的融合,大力推进文创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于人们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提升引领全社会文化消费层次与水平,最终实现67亿余元的成交额。过去以“小商品”驰名的中国义乌,如今通过一年一度的文交会平台,实现“创造新供给”,引领人们追逐着新的时尚。
舟山的“淘文化网”,让市民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上自主点选喜爱的文艺团队和文体节目,不仅盘活了民间文艺团队,也极大引导和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嘉兴推出农村文化礼堂服务菜单,村民“点单”就可在文化礼堂消费文化产品。宁波市民只要揣上一张“文化卡”,就能在宁波大学图书馆看书、借书,还能在电影院或咖啡馆享受打折……一系列举措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振了文化消费。
文化跨界融合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不仅可以乐民,还能“富民”。
当前,文化产业与其他多个产业的融合正日趋深入。而文化元素的融入,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创新的源泉和转型升级的动力。
枫丹白露是法国巴黎大都会地区内的一个市镇,因极具艺术气息而闻名于世。而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也正在复制一个新的“枫丹白露”传奇——经过改造后的外桐坞村,已经成为国家3A级新农村景区,村内艺术氛围浓厚,聚集了国际知名画家闵庚灿、中国美术协会秘书长刘健、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等40多名大师以及各类特色民宿,一个集艺术、体验、交流于一体的艺术风情小镇初具规模。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近年来,浙江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为制造业、信息产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拓展提供了发展新空间。衢州市以市区为核心,以龙游、常山、开化3个县为拓展区,致力于打造南孔文化旅游中心。在丽水,绿谷信息产业园、古堰画乡、龙泉青瓷宝剑文化园、青田石雕文化产业园、云和木制玩具产业基地正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多种要素的融合,也为文化产业的厚积薄发积蓄了强劲动力。浙报传媒、长城影视、思美传媒、海伦钢琴等一批文化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全省设立了东方星空、杭州文投等一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纷纷设立文创银行;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深入,杭州、宁波、横店获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多层次的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断形成。
按照国际通行的算法,一个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就可以称之为支柱产业。如今,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GDP的5.81%,文化产业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面对未来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新的万亿级产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十三五”规划开局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