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就是指引前行的灯——记浙江省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朱国治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0-03/31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3月28日,朱国治让很多关心他的人稍微放下了悬着的心。

  连续作战、过度劳累、突发脑梗——这些冰冷的词语排成一行,写在这位正值壮年的基层民警的病历单上。在连续26天的抢救中,守着昏迷不醒的朱国治,他的家人、同事、朋友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无论大小,我不会放弃”

  朱国治是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江厦派出所二级警长。他的办公桌上,电脑依旧待机,画面定格在海曙公安分局的官网页面。一旁,是厚厚的工作本,还有一些没有做完的案件笔录。

  3月2日凌晨,正在值班的朱国治接到一起盗窃案的报案,出事地点在正抓紧复工复产的城隍庙。第一时间到案发现场取证、查看公共视频、研究比对、开展侦察……不到5小时,朱国治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并顺藤摸瓜,同步破获了5起商圈里的系列性盗窃案。

  随后,他忙着为犯罪嫌疑人办羁押手续。做笔录,查视频,将证据逐一固化,将犯罪事实搞清楚……不知不觉,十来个小时过去了,朱国治觉得自己有点头晕,但想着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相关刑事强制措施,就咬了咬牙。

  3月3日晚,突然感觉半边发麻的朱国治,被紧急送往宁波市第二医院,医生诊断为脑干出血,是突发脑梗,至今仍没有完全醒来。

  江厦派出所辖区处在商贸业繁华的天一商圈。虽说案值有大有小,但是流动人口多、发案量比较大、案情相对复杂。值班、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熬夜也就成了基层民警的工作常态。“不论大小,案件就是案件。不管丢了什么,对于群众来说就是损失。”从警10年,朱国治一直扎根于基层派出所,对于自己经手的任何一个案子,无论大小,他从不放弃。“案子到我手里,请放心。”这是他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关键时候,必须顶上”

  疫情发生后,正在老家探亲的朱国治提前结束假期,冲在疫情任务最重的第一线,在本就已经很忙碌的刑侦工作上,叠加了疫情防控高强度的任务。

  新街社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居民们都人心惶惶。朱国治毫不畏难,主动承担社区的封闭管控任务,一丝不苟地把小区的事当自家的事,排查小区范围内的车辆、人员的出行轨迹。

  随着疫情有所缓解,天封、郡庙两个老旧社区需要推广甬行码、甬行证。朱国治一户一户上门为老年人做说明,靠步行几乎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楼道,先后发放甬行证465个,覆盖率达97%。

  复工复产了,朱国治又负责辖区商业最繁华、场所企业最多的城隍庙商业片区企业。他累计走访企业300多家,帮助解决困难180余件。他说,累点没啥,都是为复工复产抢时间。

  在完成每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之后,朱国治又加班加点在辖区范围进行吸毒人员排摸比对,疫情期间先后排查出l1名涉毒嫌疑人,为居民撑起平安保护伞。

  江厦派出所副所长霍献亮是朱国治的“师傅”,手把手带着他做刑侦、破案子,看着他一步步成长成才。“时间紧、任务重,是基层民警的日常生活。很多时候,明明很累了,很疲惫了,但是任务摆在那里,警情还在继续,就必须拼,必须顶上!”霍献亮说,不论是在侦办重大疑难案件、摸排线索、缉捕嫌犯上,还是在上级公安机关组织的各类专项行动中,朱国治总是冲锋在前,一年平均起诉40多人、侦破百余起案件。

  “我们祈求一个奇迹”

  近一个月时间里,朱国治的病房前都是前来探望的身影,回忆着他平日里的点点滴滴。

  “徒弟”袁帅心疼地说,长期熬夜的老朱有高血压,有时候忙起案子来,常常忘记吃药:“年初,他还特意买了一双运动跑鞋,说要跟着年轻人去跑马拉松,锻炼身体……”

  曾与他搭档的民警朱学博佩服的是朱国治的钻劲。虽说30多岁才从部队转业成为基层刑警,但“半路出家”的朱国治硬是凭借着一股子钻劲,成为所里的业务尖兵,不论是掌握法律法规、还是办案技巧。

  “他工作一直很拼,家里有事情从来不说。”老同事华恺回忆道,那几年,他和朱国治都在刑侦组,可从来没见朱国治请过假。一次周末临时加班,朱国治说孩子在家没人管,只好把2岁大的小儿子带来所里,大家这才知道他有了二胎。

  这些天,所里的同事自发组织捐款2万余元,希望为老朱的家庭减少些负担。坚强的朱国治也仿佛听到了众人的祈福,一次次挺过了至暗时刻。

  “送到医院的时候,情况不乐观。脑干出血是极其危险的,病人很可能会倒在手术台上。”朱国治的主治医生说。好在,他挺了过来,已经度过危险期。

  就在上周,宁波市委授予朱国治“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曾毅 本报通讯员 黄合 孙勇)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