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浙江:七位战“疫”一线人员登台成主角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0-03/04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迎难而上的白衣战士、主动留守的外卖小哥、加班生产口罩的企业经理、“三服务”驻企专员、服务群众的社区网格员……3月4日下午,浙江省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会首次聚焦一线战“疫”普通工作者。会上,7位平凡人讲述了一段段质朴感人、饱含力量的战“疫”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骆莉莉主持。

  出席发布会的7位一线工作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丽平,外卖骑手姚权刚,“三服务”驻企专员、湖州市吴兴区统计局总统计师嵇金鑫。

图片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大家好,我是一名检验科医生,工作是参与患者标本采集和实验室诊断,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和出院需要我们的检测报告,我们可以说是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杭州市第一例确诊患者就是我们采集、检测并发出阳性报告的。另外,我们还承担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的临床考评工作。

  因为新冠病毒比较特殊,很多患者不是一次检测出是阴性的就说明没有被传染,根据临床医生判断,同一个病人有时需要做多次检测,检测量不小。这次疫情检测中,我们一天要处理300个标本,24小时在岗,早期轮班人数少的时候我们一个岗就是24小时,非常时期,我和我的同事都挺过来了。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每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要做好三级个人防护,穿防护服、戴N95口罩、护目镜、鞋套和双层手套,早期防护设备紧张,很多同事早餐吃饱,尽量少喝水,这样中间不吃饭少上厕所,就不用反复出实验室,为的是节约防护服。

  尽管身体疲惫,但大家都精神很振奋,大家都清楚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和党员的使命。

图片2

  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

  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大家好!我是来自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杨向红,目前在武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武汉第四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担任20楼病区的主任。从大年初一出征武汉,已经在这里工作整整40天了。

  我记得那天接到医院通知要组织一批医疗人员支援武汉,我们很多同事都踊跃报名,大家都觉得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就肩负了这份责任与担当。我当时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自己是一名从事重症工作20余年的医生,亲身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救援工作,有危重病救治的经验,首批出征武汉,我义不容辞。另外一个原因,我们家孩子大了,已经读大学了,而我们科别的医生孩子都还小,可能更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就这样我主动请缨,驰援武汉。能够支援武汉抗疫一线,援鄂医疗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感到非常光荣。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并肩战斗,一定能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在这里,我也想对家人以及所有援鄂医护人员的家属说:“请您们放心,我们在武汉一切都好,我们的防护用品是足够的,我们的后勤保障也特别给力,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完胜这场‘抗疫之战’,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所有的援鄂医护人员一定会一个不少,健健康康凯旋而归。”

图片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我和护士姐妹们负责医院疑似、确诊患儿的护理。医院本来没有隔离病房,是疫情升级后火线组建的,因为我之前是感染科护士长,所以担任这项工作对我来说义不容辞。

  进入到隔离病房工作,刚开始面对很多困难。前期物资比较紧张,我是护士长,必须调配好防护物资,做好后勤保障,确保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我们还要不断掌握和更新新冠肺炎防控及救治方案,然后应用到护理工作当中。在隔离病房做护理工作,相比平时更难。比如,给小宝宝打针,这本来就是一件技术活,宝宝的血管比较细,而且打针时会哭闹。在隔离病房,我们要在隔离衣、防护服、眼罩和防护面具的层层包裹下,戴上好几双手套给他们采血、打针,这更是困难了许多,平时可能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现在要花上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虽然很累,经常加班,但我感觉很有收获,因为亲身参与了这场疫情的防控,贡献了一份力量。我们医院接收了几十位疑似患儿,其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宝宝,叫“小汤圆”。“小汤圆”是一个确诊患者所生的早产儿,元宵节那天,我到浙大一院负压手术室,接下了刚出生的他,然后一路护送回到医院。我们24小时轮班陪伴、照顾“小汤圆”,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因为“小汤圆”一出生父母就不在身边,我们有空还会给他拍拍视频、照片,给他留下宝贵的纪念。

图片4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西湖区三墩镇的社工。1月23日,我们浙江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和三墩镇400余名社工接到返岗通知后,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回到工作岗位,一直坚守至今。面对未知风险,我们确实有过害怕、有过顾虑,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三墩镇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我们所有基层社工作为“网格员”实行任务包干,负责网格内人员信息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点对点联系管控。同时,还要承担小区出入口值守、政策规定解答以及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

  我负责的网格有319户1200余人,疫情以来,累计点对点联系30户隔离家庭,截至今日,累计已有29户隔离户隔离期满14天,经医生上门检查无恙,解除隔离。我替他们开心,感觉胜利在望。

  目前,疫情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我们仍然不能松劲。我们会始终保持战斗的姿态和冲锋的状态,全员全时坚守岗位,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图片5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丽平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丽平:主持人好,大家好!我叫朱丽平,是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日常主要负责行政、人事、质量及后勤工作。疫情期间主要负责保障调控物资的配送。

  我们公司从1996年开始研发、生产和销售呼吸防护口罩,2003年“非典”时期,曾由国家发改委调拔指定为北京小汤山医院等收治医院提供医用防护口罩。2004年开始被指定为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单位。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在1月20日接到应急生产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紧急复产会议,当晚向全体员工发送了紧急复产通知。1月21日,除了仅有两名提前请假回外地老家的员工未能到场外,其余员工到岗到位,义无反顾投入工作当中。

  1月24日,我公司接到浙江省级调令。公司复产至今,口罩产量从开始的每天2万不断提升,到现在达到日产40余万只。到目前为止,公司100%完成了浙江省、杭州市的调拔任务。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推进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努力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包装和原材料供应。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以江苏采购为主。当时受疫情影响,各地交通禁封,运输不便。省经信厅连夜与江苏省协调运输,并保障物质运送车辆在省内的通行。

  其次是要扩大产能,但招工难,又面临安全风险。我们当地政府组织筛选了50多名机关单位、乡镇干部志愿者,与我们的员工同吃同住奋战了近一个月。

  此外,为了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从恢复生产开始,公司实行全面禁封,员工禁止和外界接触。当地政府又帮助我们协调员工住宿、生活物资的供应以及安全保障等,确保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战胜疫情!

图片6

  外卖骑手姚权刚:大家好,我叫姚权刚,今年42岁,我是一名外卖骑手,大家都叫我姚哥,我挺喜欢大家这样叫我的。

  我以前在杭州萧山的一家公司做流水线工人,后来加入美团外卖做专送骑手。

  每年春节很多骑手都会回家过年,但外卖订单还是有的,而且能多挣钱,所以我早早地决定这个春节不停工。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街上没人,订单很少很少,我接到最多的单子,就是帮忙买口罩和买菜。

  说实话,这么点儿单量不挣钱,但我知道这个非常时候,城市和用户需要我们,我决定接着做。

  我的片区,有三分之一骑手留下了,整个浙江也有很多坚守的兄弟,我其实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图片7

  湖州市吴兴区统计局总统计师嵇金鑫

  湖州市吴兴区统计局总统计师嵇金鑫:大家下午好!我是湖州市吴兴区“三服务”的驻企专员嵇金鑫。

  这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在科学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地复工复产。重点是通过驻企服务,加快企业落实防疫措施、化解复工困难、兑现惠企政策等等,从而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

  我服务的企业——藤卓智能科技(湖州)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也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主要生产自动化控制元件。2月10日,我接到“三服务”的任务后,第一时间联系企业总经理,并马上见面一起商量复工方案、怎么防疫等等。

  为了能够快速复工复产,我和企业管理层仔细研究一项项工作、努力解决一个个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企业顺利在2月16日全面复工。除了2位湖北籍的员工外其他人员全部到岗,返岗率达到了98%,目前产能也恢复到90%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藤卓公司也充分感受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心关爱。

  记者:杨主任好,您从大年初一支援武汉,已经在一线工作40天了,这期间什么事让您印象最深刻?

  杨向红:好的。我分享一个小故事吧。我们的一位同行——武汉四院的一位36岁医生,在抗疫一线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病情进展很快,氧合很差,但他即使在上厕所也一定要抱着氧气枕的情况下,一直很乐观,并多次表示康复出院后会第一时间去捐献血浆救治更多的重病人。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精心治疗下,他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出院时,他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他可以重上战场。

  其实在武汉的医院,每一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也是累并坚守着,辛苦并感动着。我们每天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N95口罩、护目镜等,在病房一待至少就是4小时,不吃不喝,全副武装的防护给我们平常驾轻就熟的医疗操作平添了很多难度,但我们的医护人员都克服了重重困难,竭尽所能救治每一位患者,看着一位又一位患者由重症到轻症到康复出院,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我们觉得查房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每天在收获着感动,为武汉病患坚强不屈与疾病做斗争的那份勇气所感动、为他们那份乐观豁达的精神所感动。到目前为止,我所在的病区收治了近100位新冠肺炎患者,现在已经有75位康复出院,我们为自己的团队、也为这些康复的武汉病患感到骄傲。

  主持人:杨主任已经在武汉一线奋战一个多月了,现在一定很想家吧?

  杨向红:是啊,我们都特别想家,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摘下口罩,我能约上小伙伴一起去西湖边喝个茶。有机会,我也想再好好逛逛武汉——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亲身感受一下武大樱花烂漫的那一刻。我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记者:医护人员是这次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想问一下,在一线救治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谢谢。

  余斐:我最深的感受是,这次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这些可爱可敬的同事,刚开始大家或许有些紧张甚至少许恐惧,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大家都没有一点点的退缩,主动战斗,共同克服。

  比如说我们科室有一位很爱美的女同事,工作时间很长,值完班出来她看到镜子里脸上深深的勒痕,当时就控制不住哭了出来,当时很多人在场,但是她并没表现出有任何想调岗的意思,一直坚持工作在岗位上。

  我们组有一个同事是川妹子,除夕那天刚刚回到老家,年夜饭还没吃上,就接到了要回来上班的通知,主动告诉我回程机票买好了,马上飞回来参加战斗。

  我说的这两件事,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平凡人会碰到的平凡小困难,但当我们克服这些困难以后,平凡就会变得不平凡。只要患者有需要,我们不会退缩。

  黄国兰:我也来分享一下。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看到病房里宝宝们脸上纯真可爱的笑容时,所带给我的那份安慰和感动。虽然每天工作很紧张、很疲惫,但是他们的笑容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我讲个全省最小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菁菁的故事。这个孩子在嘉兴时已经确诊,1月30日凌晨送到我们医院,是我和隔离病房主任叶盛一起去接来的。

  宝宝来的时候才三个多月大,发着烧,但很乖,没有大哭大闹。我也是母亲,看到这么小就被感染的孩子,感到非常难过。她家里还有多人被感染,所以是一个人独自被送来这里,连换洗衣服都没带。我马上去超市给她买了衣服,护士姐妹们也给她买了纸尿裤、小玩具,我们把她当作自己的宝宝,明知道有危险也经常去病房抱她逗她。我们团队里还有不少是“新手妈妈”,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爱笑的小胖妞”,温柔对待,耐心呵护。因为宝贝还很小,我们专门给她准备了一整套护理方案,经过20天的诊治和护理,前几天她终于出院了。

  朝夕相处了20多天,宝宝出院我们又高兴,又不舍。提前一天就把各种护理知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写到一封信上,以便交给来接她的爸爸,还为宝宝录制了祝福视频,准备了纪念册。那天,我们把宝宝送上车,又目送她离开。就像在信里写的那样,我们真心希望小菁菁出院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再也不要来医院了。

  记者:在这次战“疫”中,各行各业都在履职尽责、坚守担当,为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奉献力量。我想问问各位在抗疫一线工作时,有没有什么小故事特别感动你们的?

  张杰: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见过很多的人,也碰到很多的事。要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显真情”。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下午,一个姓李的小伙子来到社区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而刚刚在半小时之前,他还在小区门口与值守人员争吵。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因为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升级,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每户每两天只能进出一人。因为小李当天已经出去过一次,所以门岗没有放行。小李大为不解,认为自己只是去小区对面买包烟。然而政策已经实施,不可能对某个人特殊。经过社工耐心细致的沟通,小李最终表示理解。同时在沟通中,小李也了解到小区大、隔离户多,但是社工少且女同志多,导致隔离户的物资配送效率有时不是很高。小李觉得自己身强力壮,原本就从事配送工作,就想当志愿者贡献自己的力量。小李自当志愿者以来,苦活累活抢着干,不图任何回报。走在人群里很普通的一个人,却能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平凡人的身上也有着不平凡的力量。

  像这样感人的事还有很多。比如,一些热心的业主积极主动支持社区工作,自发组织队伍,自备置物架,实现小区快递分类分散、快拿快取,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和降低传播风险。再比如,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居民得知我们防疫物资短缺,多方筹措购买了8000只口罩,免费捐赠给社区。还有一些老党员主动找到社区,表示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与党和祖国共渡难关,老人不光自己主动捐款,还让家里所有人都带头捐款。在管控升级、小区封闭式管理、社区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一些热心的叔叔阿姨主动协助社区与物业,在小区内执勤巡逻,让防疫不留“空白”。

  这些感人的事,像一股股暖流,流进我们的心间。也让我们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保护社区每一名居民的健康安全。

  朱丽平:复工复产已来,我每天都在感动中生活。

  因为一开始我们公司准备放假,所有设备经过保养、维护都进入暂存状态。为了让设备尽快恢复生产,设备科5名成员满负荷工作,安装、调试恢复一台台设备投入生产。其中,设备科汪高剑吟哦左手有伤,仍然坚持一只右手加入设备调试。因为安装过程中需要发力,左手因为工作发力伤口破裂,血从包扎纱布中渗出。而他自己一无所知,还在全身关注调设备。

  车间主任邓小君,主要负责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的三个车间的生产,从1月21日开始复工至今,她每天的步数最少一天也有35000多步,最多一天在车间走了近5万步。我亲眼所见,那些一天只吃了一餐的员工。董事长连续几天每天只睡两、三小时,身体疲倦了,声音沙哑了,仍旧每天在一线指挥……这样的事件举不胜举。但是我目前没听到过他们的一句怨言。

  姚权刚:我也想说两句。2月5日,我因为出租房管控的原因回到了位于杭州丁兰街道的家。之后丁兰街道提升管控,邻居们出门买菜不方便。

  当时我就想,我没钱没资源也没什么特长,但是帮邻居送货送菜还行。我有美团的工作证明,和大家不一样,能每天出去。

  征得家人同意后,所以就在业主群里面发消息,帮大家代购物资。

  刚开始我说帮大家跑腿,大家还以为我是要赚钱的,直到后面才有人找我帮忙,结果发现真的不收钱,一次两次以后大家都在微信里面传开了,开始相信我了。被人信任,被人需要让我觉得很值得。

  我严格按照“无接触配送”去采购送货。感动的事情每天都有。大家都给我送吃的,挺不好意思的。还有人专门加我微信,就位了和我说谢谢。

  我真的比我自己赚钱还开心。

  余斐:我也想分享一下。我想说的是,在这次疫情中家人、单位和各行各业的支持、鼓励,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更强的责任感。我和我爱人都是医生,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6岁、小女儿3岁,年二十五那天,小女儿就和奶奶一起回湖北老家过年,当时我和她说:“你和奶奶先回去,我和妈妈、姐姐随后就回来陪你”,后来,大家知道的,疫情发展迅速,我们回不去,只能失约了,小女儿到现在还经常问我,“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和我父亲解释不能回家过年,他就回了一句“关键时刻你肯定要坚守岗位,注意安全”。家人支持让我安心工作,因为我经常住在医院,我爱人上班就带着大女儿去医院,把她放在医院办公室。最近大女儿的幼儿园主动联系我,说幼儿园安排了党员老师值班专门带她,让我们安心工作。目前已经三个星期了,幼儿园一个大团队为了我女儿每天正常上班,我们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但他们反复和我们说“应该的、应该的!”,不要有心理压力。我大女儿现在每天很开心地去上学,感觉最近独立了很多。

  我服务的企业是个中小企业,急于复工,但是面临防疫物资紧缺,老板很急很急。我想了三招:一是立马联系区发改经信局中小企业复工服务组,紧急协商相关科室,通过多渠道协调,帮助解决500只口罩,100斤消毒液和2只额温枪;二是借助“智慧企”的云视讯服务帮助外地员工开展远程视频会议,保障他们及时在线处理工作,通过“返湖通”服务大大提升了外地健康员工返湖排摸效率;三是通过“健康码”,动员员工使用健康吗,顺利保障健康员工尽早到岗到位。通过这些办法,顺利解决了企业的困难,实现了复工复产。

  除了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外,我还负责企业的防疫督导,做好“3+2”防疫措施。再三叮嘱企业主和员工要戴好口罩、每天进出单位都要做好体温测量、分开用餐、要准备隔离间、每天定时消毒等。同时,我还要及时把最新的政策信息传递给企业,帮助企业用好优惠政策,把损失降到最小。我想说的是,我们无论叫什么,实际职责就是服务老百姓,实实在在帮助解决问题,让大家放心、安心。

  记者:看到你们、听了你们的故事,我们都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我还想问下各位,你现在最期待什么?或者说,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

  余斐:目前我们医院已经连续很多天,门诊患者没有检出阳性了,希望确诊住院患者可以尽快转阴,都好起来康复出院。希望每一位奔赴湖北的同事们平安归来!希望疫情全面结束后,我和爱人可以带着大女儿回趟湖北老家、山东岳父家补上一顿团圆饭,他们一直很担心我们。

  黄国兰:我期待大家都能平安团圆,我也可以完成任务。临危受命担任隔离病房护士长,说实话,我没有任何犹豫,但是对于家庭,我还是很愧疚的,尤其是对小女儿,毕竟她才四岁多,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一个多月了,我都没有回过家。有一次她爸爸带她来医院,也只是远远看了一眼,怕她看到了就不让我走。疫情结束后,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时间陪陪他们。

  张杰:我希望一切尽快重回正轨,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大家可以放心地和亲朋好友相聚。最想做的事是关掉手机,好好睡上一觉;拿掉口罩,大口喝奶茶;看看春天的西湖,放松一下身心。当然,最要紧的,还是先回老家把一个多月未见的孩子接到身边。

  姚权刚:希望疫情以后,我会继续跑外卖。以前有个目标,争取每天都可以跑到50单,现在已经完成了。之后希望能跑到60、70单,用自己的努力,给家人一个更加温暖和稳定的家。

  嵇金鑫:我最期待的是所有企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哪怕戴着口罩,也要咬咬挺过去。对我个人来说,我也希望生活能恢复正常,我们够摘下口罩,带上孩子,轻松愉快地到我们丝绸小镇景区来一场户外之旅,一起晒晒太阳,看看风景,享受亲子时光。

  朱丽平:我最希望在疫情结束后,和家人好好聚一聚,补上一餐年夜饭。我老婆也是公司的一名员工,我爸最近身体不好,我也一直没有去看望过他。整个春节期间,我们只一次通电话就聊了1分钟,因为工作就中断了。

  我儿子今年初三,是升学考的关键时期。因为我们夫妻工作问题,他也是独自一人在家自学,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整个2月份,我见到他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说过的话可能不到100个字,我也挺想和他聊聊天的。

  我想和儿子说:朱文韬,爸妈因为工作原因,没把你照顾好,对不起。但是你不要气馁,现在你遇到的困难也是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的困难。记住我们的约定,考上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还有烧饭的时候,火开小一点,不容易焦。加油!

  在这次战“疫”中我们都在做应该做的事情。加油,儿子!

  (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严粒粒)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