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一大早,浙江三门县健跳镇珠港村低收入农户刘创角就带着工具到村里打扫卫生。今年73岁的他,一直独居,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出门务工不方便,村里为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保洁工作不累,每个月还能赚600元,一年多好几千呢。”刘创角话语中流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受疫情影响,低收入农户就业陷入困境。为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充分就业,三门县积极创造适用于低收入农户的乡村保洁、生态林管护、农村公路管护等公益性岗位,打造低收入农户就业平台。全县乡镇(街道)以村为单位排摸出具有就业意向的人员,并根据劳动能力分类。同时,梳理出可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完成分类配岗,最终实现精准就业。
“前期,我们的结对帮扶干部一户户核对信息,登记在册,全面掌握低收入农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三门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拥军介绍,针对排摸结果,各村两委绞尽脑汁“变”岗位。一方面“腾空”现有的村庄保洁、保绿等岗位,另一方面根据疫情期间工作安排,设立防疫消杀、巡查值守、交通劝导等临时性岗位。截至目前,全县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低收入农户达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18000元。
面对疫情,三门县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场大考’都要赢、‘两个战役’都要胜”的目标,坚持疫情防控不松劲,脱贫攻坚不停步,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为重点,适应形势和低收入农户特性、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出精准帮扶“组合拳”,力争“一户一就业”,就业促增收。
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为此,三门做强“来料加工业”,大力发展工艺品、草编、冲锋衣、彩灯、串帘等特色加工业,对从事来料加工的低收入农户,按照实际收入20%给予补助,带动低收入农户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增收。据统计,全县共有来料加工点80余个,涌现了亭旁镇杨家村、横渡镇白溪村,珠岙镇高枧村等一批来料加工专业村,目前,从事来料加工的低收入农户共3000人,人均年增收3500元。
低收入农户缺岗、企业缺工,如何打通低收入农户和企业之间“通道”?自复工复产以来,三门县农业农村、人社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搭建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的交流平台,及时传递企业用工信息,并分批次、有组织地引导低收入农户返岗就业,除了常态化开展“送岗位、促增收”活动,还按照“点对点”和分批错峰的要求,以乡镇或村居为单元组织劳动力分批赴企业面试应聘,同时组织企业分头到村居开展上门面试,推动企业招工需求与低收入农户就业需求高度匹配、精准对接。
“目前,全县共有10748名低收入农户,其中4000余名低收入农户返岗就业。我们将持续关注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对所有低收入农户开展再走访、再排查,努力做到不让一个有就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掉队’。”郑拥军表示。(李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