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玉环漩门湾打造“海上花园”

来源:台州日报 2020/05/18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原标题:玉环漩门湾:打造“海上花园”

近日,杭州游客陈明登上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观鸟台远眺,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之余,将碧波荡漾的乐清湾、扑翅飞翔的水鸟群、随风摇摆的芦苇等美景尽收眼底。“感觉自己置身在‘海上花园’,如果每个周末都能来这里亲近自然,绝对幸福到爆。”陈明不禁感慨道。

作为浙江惟一的滨海型国家级湿地公园,近年来,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积极打造东南沿海城市“后花园”,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保护优先 绘好“地球肾脏”的生态底色

从曾经的汪洋大海到后来的荒芜滩涂,再到如今的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这生机来之不易。“1977年漩门两岸堵坝合龙后,漩门湾就此上演‘沧海桑田”之变,我们花了近半个世纪时间创造了奇迹。”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舒欢说。

一套治水“组合拳”,还湿地最重要的自然生态之美。依托“五水共治”、清洁家园等载体,玉环经济开发区挂号整改辖区102家企业排污问题,堵住源头;鲢鳙鱼苗投放玉环湖,“以鱼治水”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如今,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做好“护绿”文章,扮靓海上“大花园”。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将“景观打造”同“生境营造”有机融合,先后在湿地航道沿线、保育区周边栽种水松、落羽杉等高大树种,屏蔽声光、固泥疏水。

同时,在湿地核心区实施“零进出、全封闭”,重点保护芦苇、水蜡烛、藨草等原生植物,6000余株水松、落羽杉形成了5公里长的隔离林带。

“‘护水’‘护绿’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退渔还湖、退塘还湿、疏浚清淤、水岸修复等,让漩门湾湿地兼具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类的特征,形成东南沿海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舒欢说。

科学修复 打造候鸟迁徙的“必访驿站”

这阵子,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赵洪特别忙,不是与专家讨论新的“水鸟栖息地改造”方案图纸,就是与多个部门对接项目立项手续。

作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都有数万只迁徙候鸟飞抵漩门湾。

玉环2017年就已启动打造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必访驿站”项目,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划出一片600多亩区块,为鸟儿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今年新申请的项目计划5月底开工,修复退化湿地,为鸟类提供更好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赵洪说。

生态环境不断改造的湿地公园,迎来了不少新“访客”。今年,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观测到的鸟类达186种,比刚建园时增加48.8%,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鸟类31种,成为中国最大的野生黑嘴鸥栖息地和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琶鹭越冬区之一。“这几年像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等‘稀客’越来越常见,就连濒危鸟类黑脸琶鹭栖息数量连续几年达全球种群的5%,停留时长达6个月。”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科副科长陈严雪说。

持续发展 营造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湿地的原生态成了旅游资本,本地居民最有感触。今年68岁的老陈就住在漩门湾附近,两年前湿地公园推出水上游览项目,老陈应聘成为一名观光船驾驶员。

“从小在漩门湾一带长大,亲眼见证这里的变迁。现在来这里的国内外游客多了,有时忙起来一天要开12趟游船,二三十年前哪想得到会有今天。”老陈说,船上满载游客,船外满眼风景,这日子格外幸福。

2018年至今,漩门湾两大景区游客量超130万人次,综合性旅游收入近2500万元。此外,湿地公园内还新建了湿地科普馆,大量生物标本还原湿地生态系统,呼吁市民关注并参与湿地保护与发展。2018年以来,科普馆累计接待访客60万人次。

“生态环境大变样,我们环玉环湖绿道连接起现代化海湾新城。我们将持续强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力度,努力探索合理利用途径,打造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舒欢说。 









(责编:祝舒铭、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