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浙江海宁市周王庙镇胡斗村的老文河附近看到,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化环绕,河面宽阔平坦水生植物茂盛,河边还有特色鲜明的景观墙、古色古香的休闲凉亭……
“现在老文河这一片就像一个公园,好多健身设施都建在这里,走出家门就可以散步休闲,我们都爱来这里走走。”正巧路过的村民俞大妈笑着说道,但以前的老文河并不是这样一番景象。记者了解到,从前的老文河岸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河底淤泥堆积影响正常排涝,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各类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河流的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河流黑臭蚊虫滋生,河道问题影响到了群众的生活。
为进一步提升老文河河道水质和整体环境,在镇村级河道专项整治行动基础上,胡斗村针对老文河制定了专门的创建方案。通过打通老文河流域的三个池塘,调活了18亩的水系,活化了老文河的水体。严格落实“河长制”巡河制度,村干部动员河边居民参与老文河的治理,村干部做河长,乡贤来监督,村民全参与。
老文河的治理只是海宁推动“乡村美丽河湖”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为更好地打造村级“美丽河湖”微景观,海宁市实施了畅通农村河网水系、农村截污纳管、小微水体治理、河湖绿道建设等项目,擦亮了生态底色。
为提升村级河道水质,海宁大力建设农村“污水零直排区”,加快乡村集镇和农村生活小区污水截污纳管工作,打通断头浜,畅通了农村河网水系。铺设收集管网、新建或改造化粪池、建设隔油池等措施,实现了农村污水不入河,水体清洁不浑浊。在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满足行洪排涝等前提下,通过工程性措施将有条件的小沟、小渠、池塘等小微水体与河道连通,实现小微水体与河道活水互通,确保小微水体水环境健康循环,通过打通断头浜等方式促进水体流动,使“死水”变“活水”,大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为打通农村水体治理“最后一公里”,海宁“一蓄一动”全面治理农村小微水体,通过沟渠增容、池塘清淤、连片贯通增加蓄水容量,灵活运用“调、通、运、治”等措施提升水体流动性,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生态净化方式。实施“五小水体”、池塘、沟渠等村级河道整治。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建设凉亭、木桥、栈道等亲水节点及休闲设施、岸边徒步绿道,满足人们休闲、纳凉、亲水等需要,使河道建设跟人们的生活需要有机串联起来,达到人水和谐。
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用植物性措施对河道岸坡进行绿化补植或种植,推进河道绿道建设,恢复和重建河道生态系统,切实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并以构建乡村“美丽水网”为核心,实施农村河湖绿道细胞工程,推进河湖水体串绿成线、连绿成片,将和谐乡风、文明家风等“主旋律”融入绿道景观打造。在加强水土保持的同时,又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河道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河清、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