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众志成城,浙江三门实现平安“十五连创”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2020/04/15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4月14日,浙江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传来捷报:三门以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实现平安“十五连创”,高含金量夺取现阶段全省平安建设最高奖项——一星“平安金鼎”。

15年一以贯之,15年砥砺前行,15年众志成城。

15年来,三门县委县政府坚持平安、经济两手抓,取得了丰硕充盈的成果——全省平安考核排名从2017年的第20位跃升到2018年的第4位,再到去年全省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全省第一,连续两年成为省级无信访积案县,连续4年无命案,连续15年创成省级平安县。

“平安‘十五连创’,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突击,而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十五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表示,三门将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平安局面,翻篇归零再出发,担当奋进争前列,锁定“十六连创”,勇当平安标兵,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织密“一张网” 矛盾不上交

群众事无小事。社会治理能否打通“最后一纳米”,直接影响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对此,三门交出了独有的答卷:创新构建“145”治理体系,打造矛盾不出村、不出镇、不出县的“大平安”格局。

“多块牌子、一套人马”,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矛盾调解、联合接访、行政复议、劳动仲裁等12个中心、17个部门整合入驻,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在乡镇基层治理“四平台”,所有公共管理、服务、安全事项一个大厅集成办理,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进驻,“三官一律师”坐班接访;在村居一级,网格化推动“五无村居”创建,全县443个网格按照“3+X+Y”的模式实施责任捆绑,全部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团队,推动党务、警务入格,开展星级管理,做到网格吹哨、团队报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服务送到心头,矛盾抓在源头。平安三门建设15年,平安建设的理念越来越先进,“把各种风险预测在先、预防到位”成为全县上下的“平安共识”。

4月9日上午,珠岙镇珠岙村网格员鲍丽娜在巡查中发现,通往珠岙小学的道路上堆放着大面积土方,如不及时清理,月底复学后,将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现场,她利索地掏出手机,拍下照片通过“平安通”上报,珠岙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收到信息后,立刻派单,当日值班的该镇党委委员杨海广第一时间联系挖机到现场清运。很快,土方问题就解决了。

“随着‘145’治理体系的深入推进,三门逐渐实现矛盾减少在源头、纠纷发现在苗头、访调结合在前头、小事化解在村头、大事控制在镇头。”三门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晨说,如今,百姓油盐酱醋茶的日常里,尽是平安三门的温度。

去年9月县矛调中心投用以来,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26.6%,诉前化解率同比增长13%,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到99.76%;乡镇基层治理“四平台”,共受理相关事项15347件,办结15086件,矛盾纠纷就地办结率98%以上;建成五星网格276个,为群众代跑解决信访1063起,61.8%的行政村创成了“五无村居”,实现家风正、民风淳、社风清,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铁拳打到底 风险不外溢

平安建设无小事。15年5000多个日夜,不能出一件平安考核“一票否决”事项,而且考核要求一直在提高,获得一星“平安金鼎”的难度可想而知。三门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举起了一星“平安金鼎”,原因何在?细分析一下,常态整治、长效机制是关键。

为把社会治安防控网织得更密更牢,三门按照“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细节决定、难点突破”的要求,滚动推进消防安全、渔业安全、道路交通等5大领域27类45项重点风险隐患“扫雷清零行动”,全年常态开展“铁拳整治”,倒逼隐患动态清零。

在消防安全方面,严格执行出租房“十项铁规”、电动车“七个一律”等规定,推行出租房星级评定公示、群租房旅馆式管理,落实网格内房东、租户、村干部、网格员、驻村干部“责任五联签”,最大限度压缩火灾隐患存量。

在渔业安全方面,集中打好群众宣传教育、打击非法捕捞、科技管理提升、责任落实四场仗,县四套班子下渔村、上船头,对船东、船长、船员开展安全宣讲,成立乡镇渔港综合管理站,实行“港长制”,落实定人联船,所有渔船安装北斗终端和防碰撞双系统,全天候动态监管。

在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创新实施企业安全“12分制”,12分扣完后,企业停业整改,企业主、安全员开展安全教育,合格后重新记分,时刻警醒企业“平安大门不守牢、一切赚钱都徒劳”。

……

数据勾勒整治成效。去年,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数同比下降75%,刑事立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火灾事故数、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连续7年下降。

全民总动员 携手筑平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15年来,三门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全面发动群众,实现民安民创,变政府推动为群防群控,让平安建设的根基坚如磐石。

在浙江红旗第一飘亭旁,诞生了一支红色“娘子军”——“亭旁女子打更队”。她们有的是妇女干部,有的是擅长调解的“娘舅母”……14年来,这些“打更大姐”,每日夜巡风雨无阻,穿更衣、敲锣鼓、走小巷,行走距离可绕地球一圈多,成为群众身边最靓丽的平安风景线。

如今,不只是亭旁,三门县所有村都组建了平安护村队,每日常态化开展“夜巡夜查”,全县夜巡人员突破7000多人,“我为全村巡一晚,全村为我守平安”已成为全民共识。

凝聚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智慧,不仅有平安护村队,三门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还活跃着一群化解矛盾的“老娘舅”。

农村金牌调解员杨加华,十几年如一日,成功调解民间纠纷2000多件,撰写调解卷宗100多万字,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加华老娘舅”。让基层干部解基层难题,与“加华”调解室一样,三门县还有以镇村干部命名的“老蔡”调解室、“老罗”顾问室等名人工作室10多个,在各社区创设“小区长”家事调解点,帮助解决市民诉求。

15年来,平安建设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5.3万群众主动加入到平安志愿者队伍中来,城西村八任书记“初心”工作室、乡镇和事协会等416个社会组织遍地开花,平安建设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此心安处是吾乡。今天的三门,平安,如此清晰可见;平安,如此真实可感。(李贝妮)









(责编:郭扬、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