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9日)上午,由温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社科院主办的温州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年会暨2019温州学研究论坛在市委党校举行。会议启动“温州学”研究创新发展系统工程。
据悉,温州学是以温州文化、温州人和温州发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地方学科。
“温州学”研究创新发展系统工程是在归纳梳理温州研究方面的700余部著作基础上,为深化“温州学”研究,提升文化温州城市形象基础上提出的。内容包括谋划“温州学”研究重大创新课题、建设“温州学”研究重点基地、组织“温州学”研究品牌活动、升级“温州学”研究民间智库、推动“温州学”研究海内外传播、打造“温州学”研究名师大讲堂、搭建“温州学”研究宣传交流平台和探索多端联动成果共享机制。
这意味着温州将以国家扶持项目为核心,谋划一批研究课题。推出以温州大学陈安金教授牵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永嘉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以温州方言学者沈克成编著的《温州话辞典》,以及温州模式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实践研究、温州市域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等“温州学”当代价值研究;以“永嘉学派”展示馆为重心,建设一批研究基地。在市级层面建设“永嘉学派”展示馆、“温州学”文献中心,推动瓯海区仙岩书院、瑞安市蔡幼学纪念馆建设,提升完善叶适纪念馆、陈傅良纪念馆,打造一批“温州学”研究重点基地等。
市社科界代表、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丁贤勇、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赵立彬分别以“从浙学看温州学研究”“从江南文化视域中看温州学研究”“从地方历史研究的经验看近代史视域中的温州学研究”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砥砺“温州学”,奋进新时代
温州,有2200多年建城史,又以弄潮儿的姿态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勇立创新发展浪潮头——古老与现代交融相生,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底色风范。
温州当今之发展,正是以历史传承而来的文化品格为支撑,“敢为人先”的精神脉动中,流淌的是温州独有的传统“文化基因”。
12月19日,2019年“温州学研究论坛”在温州举行,会议以探求温州发展规律的根源及其奥秘为目标,要求持续推进以温州文化、温州人以及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为研究精髓的“温州学”,打造“温州学”文化品牌。
开展“温州学”研究,是时代命题更是时代使命
“温州学”提出,已有近18个年头。2002年的夏天,一批学者对“温州学”的创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继《光明日报》刊发报道,《温州日报》又连续发表了十多篇文章。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温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温州学研究工作,今年6月份袁家军省长来温州调研时专门强调要深化“永嘉学派”研究挖掘,陈伟俊书记也专门作出了批示。
开展“温州学”研究,是时代命题,更是时代使命。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是南戏的摇篮,南宋时期以叶适为代表的著名“永嘉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三足鼎立,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义利并举”的思想流传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被外界称为“温州模式”“温州现象”“温州路子”等等。
与会专家学者达成共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样性愈加受到重视,地域个性愈加凸显,而区域在融入全球的过程中,也要为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温州文化、温州经济发展、温州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也具有交联互动的内在联系,以其为核心的“温州学”的研究,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看,对推动温州文化的内涵发展,以及对温州“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再造高质量发展新辉煌”,都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
研究卓有成效,已形成相关专著700余部
近18年来,“温州学”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温州研究方面的专著就有700余部,包括《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研究》《温州模式研究》《温州商会与海内外温商》《巴黎的温州人》等等。有关“温州模式”“温州人经济”的研究成果,吸引了海内外各界的关注目光。
“温州学”研究,按温州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逐步推进,以“人、文、古、今”四方面开展实施——
人,即温州人研究。温州历代名家辈出,值得深入研究。最为突出的是在晚清,十三位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中,温州就有陈虬、宋恕二人,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温州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出版的温州名人传记(年谱),至少有90部。
文,即乡邦文献整理与研究。据介绍,自2002年起,温州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规模空前,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温州乡邦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著作就有300多部(方志类未统计在内)。乡邦文献,是温州学研究得以展开和深化的基础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收入四库系列的温州著作共160多部,加上民国时期的温州著作840多部,古代、近现代温州著作的总量已在1000部以上。此外,还有近代温州期刊116种。
古,即专题与专题史研究。只有深化专题与专题史研究,方可解答历史谜团。当前有关温州专题史方面的研究著作,已出版的达到200部以上,如《温州近代史》《温州莲花心抗战史研究》等。
今,即温州当代发展研究。专家强调,当代温州发展研究,是深化“温州学”研究的重中之重,需要总结温州发展对浙江发展和中国发展的启示与贡献,研究温州如何续写创新史、如何继续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如,温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温州模式发展史研究,温州建设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的温州人研究等。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温州当代发展的研究著作现有100部。
打响“温州学”文化品牌,助力温州续写创新史
温州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温州人为什么善于在流动中求生存谋发展?世界上有关温州的文献到底有多少?那些有关雁荡山、楠溪江的绘画、摄影、诗歌、游记都在哪里?哪些优秀温州文化曾对中国乃至世界有所贡献?……
为何要进一步深化温州研究,正因还有诸多谜团待解开。
回顾历史,温州曾经历两次文化高峰:第一次是南宋时期,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经世致用之学”,成为温州人的文化基因;第二次是晚清时期,以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陈虬、宋恕、陈黻宸等为代表的温州知识群体的新学或称“利国济世之学”,发展了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发展之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温州模式。有专家认为,如果能更好地创建温州学学科体系,或更有机会迎来温州历史上的第三次文化高峰。
审视当下,专家学者指出,当前对温州“人、文、古、今”各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充分,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亟待进一步整合、深入和加强。专家学者建议,对温州人研究,需要争取更多的学术精品,对推进温州现代化建设的温州先贤和“善行天下”的当代温州人群体应有所侧重,抓住“推进早期现代化”这一主线展开研究;当前外地藏存的温州地方文献,数量还较大,乡邦文献的影印回归和汇编,也当成为温州学文献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继续深化温州专题史方面的研究,应从温州视角出发,梳理传统走向现代、区域融入全球的历史脉络,挖掘其深刻内涵与当代意义;还要继续加深温州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的实践、温州发展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温州学”研究,任重而道远。温州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学”研究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统一,以构建温州学学科体系为目标,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打造温州学文化品牌,强化温州改革发展的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为温州继续探路前行、续写创新史提供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