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国家级研究项目大肠癌筛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2019/12/04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1





12月4日,在浙江省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一群穿着绿马甲工作服的医务人员正给村民们送上健康调查表及生物样本留置管——国家级研究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结直肠癌筛查和干预新技术新方案研究》的筛查随访工作正在这里进行。继上一年度筛查之后,医务人员对受访人群特别是初期筛查有疑问的人员进行随访复查,并仔细询问生活习惯与身体情况。

“多亏了有这样的面向全民的开放式的筛查项目,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好的了解。有病就要早检查,早治疗。” 50多岁的姚先生在之前的初筛中发现有异常,于是进行了肠镜精筛,发现有肠息肉,但由于血糖等指标原因,手术一直没有进行。在这次随访中,工作人员向其告知了下步检查与接受手术的事宜。

“初筛阶段,我们根据技术方案要求将招募人群分为结肠镜组、TIT组及高危调查组,对辖区内居民进行摸底排查,将50~74周岁目标人群登记造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填写问卷调查表,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 项目负责人、兰溪市红十字医院院长郑卫方介绍说,精筛过程中,下发《结直肠癌风险告知书》,由村委负责组织通知。高危对象凭告知书到指定筛查中心参加免费电子肠镜精筛检查,医院负责反馈检查结果。后期,医院根据《结直肠癌筛查和干预新技术新方案的研究课题方案》,为治疗对象提出下一步诊疗建议,并连续四年对其开展追踪随访,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

家住兰江街道的方先生今年62岁,参加初筛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电子肠镜检查为横结肠带蒂息肉,经微创切除,病理切片报告为“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医生说方先生非常幸运,“这种情况是最能体现筛查意义所在,因为方先生实际上已经一脚踏在癌症的门槛上,如不及时筛查,后果不堪设想。”

大肠癌,也称为结直肠癌,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五位。如何控制发病率?专家认为早期筛查是最好的办法。

“目前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高危人群定义和危险度分层不明确,筛查技术和方案没有经过大规模人群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验证,从而无法形成指南向全民进行推广等。”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坤教授表示,通过项目实施,力求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新方案,制定我国人群结直肠肿瘤临床干预新策略,进而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估,确定经济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和干预新技术新方案,并让我国大肠癌筛查完成由“专家共识”迈向“工作指南”,寻求早诊早治的进一步突破。

据了解,国家级项目《结直肠癌筛查及干预新技术新方案的研究》能够落户兰溪市并顺利开展,主要得益于兰溪前期已经开展了一项覆盖全市66万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2018年3月份,兰溪启动了金华地区首个城乡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该项目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卫健局具体牵头,全市各乡镇(街道)与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承担开展。当年,全市16个乡镇(街道)累计完成覆盖139026人,完成初筛38784人,完成肠镜精筛检查5121人。共查出癌变及癌前病变841例,其他疾病1141例。

“作为兰溪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我们计划用5年的时间,分阶段免费为全市45—74周岁兰溪户籍或常驻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到2022年,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肠癌筛查模式,并通过筛查,使全市居民逐步掌握大肠癌的防治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兰溪市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光说。

参与此次随访的国家癌症中心早诊早治项目办公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研究员陈宏达表示,作为一个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项目,兰溪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无论是基线调查招募人群的速度和质量,还是随访工作、卫生经济学调查,各项指标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给整个研究项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据悉,目前全国同步开展这个研究项目的有江苏、安徽、湖南、云南、浙江5个省6个研究中心。这也是我国目前最新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已经写入健康中国2030计划。(徐贤良、张飞燕) 









(责编:张帆、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