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村级示范综治中心34个,35个村入选省首批善治示范村,创成“三治融合”示范村27个,打造社会化治理服务平台“三门湾公益谷”,成功申报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乡村治理方案编制成全国典型……
近年来,台州三门县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基层善治新路子,塑造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守法、处处都讲礼、村村都和美”的理念,善治大门徐徐打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大胆探索,科学实践,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三门县司法局局长叶信峰表示。
自治为基 村规民约是法宝
群众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
在沙柳街道曼岙村,村党支部书记叶亦本告诉笔者,该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让老百姓自己成为村庄治理的主力军,实现“村内无闲人,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我们村的村规民约不是不变的,而是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进行调整更新,目前我们的村规民约涉及生态家园、婚宴习俗、平安创建等内容,并且充分体现奖惩,由村民自己制定、自觉遵守。”叶亦本说。
在该村的村规民约中,“违反垃圾分类处理规定的,给予打理村内公共庭院3天的处罚”等条约,既接地气又走心。
该村还组建了由老党员、退伍军官、名望乡贤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下设扶贫帮困、平安巡逻、文明督导等三个工作组,参与低保评定、人民调解、夜巡夜查等村事村务,实现民事民管、民安民创。
在海游街道城西村,八任书记几经修订,城西村“村规民约”如今已增至30余条、2000余字,涵盖婚丧嫁娶、环境卫生、文明礼仪等,逐步走出一条充分依靠群众、“源头管事、就地了事”的治理路子。
法治为本 村庄治理更有序
“全民中,普法律,人人学,莫忘记,不违规,不犯法……”如今,行走在蟹乡大地,不少乡村广播都在播放朗朗上口的普法三字经。
“我们在推行法律进礼堂、进庭院、进村户的同时,打造独具特色的法治庭院,定时播放普法三字经,让法治元素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叶信峰说。
柯丽丽是浦坝港镇山场村党支部书记、省人大代表,今年7月份起,她还多了一项工作:每周抽出一天到浦坝港人民法庭,领衔调解矛盾纠纷。因养猪设备款发生纠纷,黄岩某公司与浦坝港镇一家养猪专业合作社打起了官司。柯丽丽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积极参与此案的调解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同样,为给群众提供“零距离”的法律服务,曼岙村实行村法律顾问坐班制。“我每周会固定一个时间去村里办公、走访,及时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该村法律顾问、浙江持正律师事务所律师章日勇说。
“村民代表”履职规范化机制、“三官一律师”机制、和合大调解机制……该县提出“三化十二制”,这些机制的落实切实为乡村法治提供了遵循。其中,法律服务团下设“宣传队”“调解队”“援助队”三支队伍,重点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心中有法、遇事找得到法。
德治为先 乡风民风更和美
“我们规范协商民主制度,推行名誉村主任制度,建立乡贤工作室,邀请乡贤广泛参与社会管理,乡贤们或经济帮扶,或社会资本链接,或文化思想开导,有效化解个案。”亭旁镇党委书记奚捷介绍,该镇凝聚了一批道德品行高尚、才华能力突出、热心家乡发展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
“看,这些都是我们村的优秀学子,有研究生、有博士……”在民风廊前,村民们正饶有兴致地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是家庭的头等大事,所以我家的家训是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当地一位叫叶燕龙的村民说。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德治教化,三门积极引导村民写家训、晒家训。“与人为善,与邻为友”“夫妻相敬、婆媳相让”……如今,不少家庭门口都挂着“量身打造”的家训牌。在沙柳街道船帮里村,村民对于“船帮”“海防”“孝义”文化已耳熟能详,写家风、晒家训蔚然成风,村民实现了“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转变。
为深入挖掘“孝义”文化,深化“红榜颂道德”活动,不少村还成立了道德评判团。道德评判团由“红白理事会”“家风促进会”“文明评议会”构成,开展“立德”“评德”“颂德”,营造抑恶扬善氛围,推进移风易俗,涵养和美文明的乡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