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大海成为嘉兴人心头的牵挂。近年来,嘉兴坚决向“向海要地”“向海要钱”“向海排污”等说不,打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组合拳,奏响了美丽港湾建设的最强音。
海盐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对高滩违规养殖全部清退,解决了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平湖率先在嘉兴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并首次开展杭州湾海域大规模增殖放流;两地严控新增围填海项目,积极创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
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嘉兴努力还海一片蓝。沿海两县(市)在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考核中,2018、2019年度排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
打赢高滩违规养殖清理攻坚战
解决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
海盐秦山核电站附近海域,当地人惯称西海坞,而杭州湾海盐青山至鸽山段高滩,历史上当地村民多以捕鱼为生。一年前,这里还聚集着约40户养殖户,养殖面积2000余亩,如今已看不到养殖的痕迹,滩涂海域恢复了自然状态。
海盐高滩为多年淤积而自然形成,当地村民违规养殖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们擅自占用滩涂并逐步扩张,至去年养殖规模达到2000余亩。违规养殖对生态、生活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很多村民围海养虾、养鱼,原本美丽的海滩都没有了。”去年,一封举报信将海盐高滩违规养殖推到了风口。
清理整治势在必行。海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盐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秦山街道、澉浦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通过正面宣传、加强与养殖户沟通、一对一针对性开展工作等举措,强力推进违规退养,圆满完成了高滩违规养殖清理任务攻坚。
高滩违规养殖由来已久,实际上,从2002年到2015年,有关部门就开展了多次整治行动,但由于高滩违规养殖情况复杂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已成为村民的一种职业习惯,资金投入大但收益不明显,养殖户对退养补偿期望值较高,多次整治行动效果并不理想。
2018年10月,海盐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迎难而上,合力破难,展开了高滩违规养殖清理攻坚战。面对部分养殖户不理解、不配合,抵制退养甚至上访的工作难题,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同心同力、主动作为,与属地镇(街道)工作人员坚持一线,日夜连轴,最终完成了全部养殖户的退养签约。针对养殖户存塘鱼自行转移处置难的状况,该局积极组织牵线渔商贩进行集中收购,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海盐县镇两级财政还拿出资金,补助退养户,对提前签约者进行奖励。
短短几个月,高滩违规养殖所有管理用房、养殖设施设备全部拆除转移。退养后,养殖塘得到了复平。这次清理活动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
这是嘉兴海洋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据嘉兴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徐卫国介绍,嘉兴各县(市、区)都已经编制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对禁养区要求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退养;对限养区调整养殖结构,推广生态养殖模式,要求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对养殖区规模化养殖场要求在2022年12月底前全部实行养殖尾水治理,达标排放,不直排。
保护与修复并举
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海洋生态
海洋生态系统涉及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方方面面,近年来嘉兴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采取了多种保护与修复措施。
在近海开发管控、海洋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方面,嘉兴市县两级海洋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划定前,全面停止受理所有的围填海项目,2017年以来,平湖、海盐两县(市)围填海项目实现零受理。同时加强监管。一方面组织对围填海项目的全面排查。2018年共对全市21宗填海项目逐一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海行为。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海盾”“护岛”“碧海”专项执法行动,2018年检查各类海洋工程及涉海企业57个(次),2019年继续组织开展海岸线日常巡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海上执法巡查,严厉打击损害海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查非法用海行为。
长长的海岸线是陆地通往海洋的门户,在对海岸线的保护中,平湖在嘉兴率先实施“滩长制”,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滩长制”全覆盖。据了解,滩长的主要任务就是摸清滩涂基本情况,全面取缔海滩违禁渔具和“三无”渔船,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非法占用海滩监管,加强岸线管理和整治修复。巡查海岸线已经成为嘉兴相关县(市)的常态,每月至少一次,以及时发现制止违法用海行为。
蓝色港湾建设还离不开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嘉兴启动了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前整治修复海岸线9.3公里。今年,平湖、海盐两县(市)4.43公里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稳步推进。此外,嘉兴还坚持开展增殖放流,保护水域环境,连续两年在平湖海域组织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投放海蜇、三疣梭子蟹、黄姑鱼和半滑舌鳎12000万尾(只)。增殖放流对嘉兴海域的水生生物物种群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