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中播下“生物学”的种子

来源:杭州日报 2019/10/17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1





原标题:在学生心中播下“生物学”的种子

近视镜、蓝T恤、牛仔裤,这是生物特级教师方淳的日常打扮,气质接近年轻时的李宗盛。实际上,他们二人还真有点像:李宗盛是乐坛新人的伯乐,而方淳一直在做喜欢生物的学生的伯乐。

方淳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教龄已有24年。回顾漫长的教学生涯,他坦言自己很幸福:“当老师有个特点,教龄越长幸福度越高,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记住你的好。而这一切,都需要你通过奋斗换来。”

所带学生填补了浙江空白

1995年,从杭师院(现杭师大)毕业,方淳来到杭十四中任生物老师。那时生物学科还没有纳入高考范畴,作为一名“副科”老师,方淳耐不住寂寞,着手带起了生物竞赛。

“当时没有竞赛班,就是喜欢生物的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学习。带队老师也没有额外补贴,全凭一番热情。”生物竞赛一带就是20多年,方淳主动放弃了暑假、寒假、周末等几乎所有休息时间,但他却乐在其中。

竞赛教练干的是技术活,不仅要敬业,更要专业。本科毕业的方淳,认真自学了生物学科的本科、硕士、博士有关课程,只为掌握生物学科前沿知识。“每年我做的题在5000道以上,还要把各级竞赛题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目的是为了做到教学辅导时心中有数。”

竞赛团队中不少学生是住校的,为此,方淳还承担起了大家长的角色:天气变化时提醒学生加减衣服;学生做实验耽误了吃饭,他经常端着大碗小碗帮他们打饭。

就这样,在方淳亦师亦父般的指导和呵护下,杭十四中生物竞赛团队成长很快——从1998年在浙江省崭露头角开始,到2000年成长为全国劲旅,再到2003年迈入第一个高峰:学生孟琳燕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第14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赛获得金牌,实现了浙江省生物学国际奥赛金牌零的突破;2007年,学生林济民获得第18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赛金牌。截至目前,方淳的弟子中获得省级生物竞赛以上荣誉的达200多人次。

让学生真正爱上一门学科

24年教学生涯,哪些事最让方淳感到幸福?令人意外的是,方淳的答案不是培养出了两位国际奥赛金牌选手,“我带过的竞赛学生,无论是否拿过奖,他们进入大学及毕业后学习从事的几乎都跟生物学有关。”他淡淡地说。

这也是方淳的育人理念。每年生物竞赛团队在高一招纳新生,方淳从不看学生的学科成绩如何,而是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告诉所有学生,凡是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加入。而入组后,方淳也从不要求学生海量地看生物书、做生物题,而是常带他们到野外进行动植物类考察、参观博物馆和大学实验室、开展科技活动。“兴趣是学生永久不竭的学习动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他的学习潜能就会爆发,甚至会为此而痴迷。这样,即使是有竞赛压力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依然不会减少。”方淳说。

前段时间,有个在美国研究生命科学的女同学回校看望老师。当她说起高中跟着方老师学习生物后才真正爱上了生物学,并一步步走到今天时,方淳有些感动。要知道,当年这个女生的竞赛成绩并不突出。

现在,方淳不仅带着杭十四中的竞赛团队,也是生物学科基地的领衔人。他始终认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应该让更多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带着这样的理念,他开发了一大批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有“分子生物实验”“基因工程实验”“人体生物实验”等,这些课程让听起来高大上的生物学,真正跟学生走在了一起,也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了生物学。

“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数或金牌。让生物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并让他们最终在生物相关领域发光发热,成长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我才收获了真正的幸福。”方淳说。









(责编:张帆、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