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想润泽青年心灵——浙江青年宣讲团创新理论宣讲纪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0 浏览量:12

在80后90后眼中,理论枯燥乏味?理论宣讲无人喝彩?理论认同可有可无?浙江的青年人正用实际行动说“不”。

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小螺号青年讲师团、青年名嘴说……一个个看似寻常的名字背后,是一支支朝气蓬勃的青年队伍,他们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热心传播党的声音、努力宣讲党的政策,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引领青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学习新思想、传播新思想、用好新思想已成为浙江青年的新时尚,青春与创新理论的碰撞,让新思想在浙江大地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凝聚起同心共建“重要窗口”的青春力量。

80后90后成主角

青年人说青年人听

6月30日,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车间里,公司市场总监孙艳云与工友们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她这样总结。

7月1日,衢州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来自县委组织部的李陈讲述了龙游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华岗的“3件战袍”。“哪3件?信仰、使命和初心!”他激情澎湃。

7月3日,省第十一届微型党课大赛决赛现场,常山选手马韶聪第一个登台。“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党员就该一马当先!”他豪情满怀。

……

不同的时空场景,拥有相同的热烈互动场面;不同的宣讲主题,引发相同的情感共鸣。3位宣讲员,来自衢州龙游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和他们的团友一样,都是80后90后。他们职业不一、性格不同,却怀揣共同的目标聚到一起:运用年轻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特质,用年轻人的方式,让理论宣讲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让更多的青年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近年来,浙江各地探索“青年讲给青年听”方式,纷纷组建形式多样的青年宣讲团,形成了青年喜欢讲、愿意听的“基层现象”。

在杭州,“三分钟理论快讲”邀请郎朗、唐家三少、傅园慧等讲述青春题材故事,引发青年网民热议,3季热播,总点击量达1亿多人次,让宣讲更有情感、更有温度;在磐安,青年宣讲员通过“本地人用本地话讲本地事”的“3D宣讲”讲述富民兴村故事,吸引大批青年人“逢讲必听”;在龙泉,系列新媒体作品《剑瓷青年说》精挑宣讲人员、聚焦“浙江之窗”,用“小切口”体现“大主题”、用“小故事”彰显“大时代”、用“小栏目”助推“大效应”,刷爆朋友圈。

一组数据折射“争当青年宣讲员”的热度:目前,浙江已形成400余家基层特色宣讲团(名嘴、名师工作室),其中300余家由80后90后负责运行;5000多名基层宣讲骨干中,80后90后宣讲员占80%以上,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超过1万场次。

另一组数据,让人感受到来自青年听众的热情:据统计,近年来,各地微型党课比赛及全省巡讲中,青年观众超90%;全省青年宣讲团开展的线上宣讲青年受众占90%以上,线下宣讲青年受众占80%以上。

“打通理论走进实践的‘最先一公里’,也是‘最后一公里’,不论是宣讲者还是听讲者都从中受益。”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党的创新理论成热点

讲信仰的人有信仰

有些故事,越细想越觉得回味悠长:1920年,31岁的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一年,29岁的陈望道从日本回到义乌老家,用两个月时间翻译出《共产党宣言》;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参加会议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28岁……

上世纪的80后90后,在中国大地上率先接受、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如今的80后90后该有怎样的姿态和作为?

浙江导向鲜明:党的创新理论“小讲师”,必须首先成为“小粉丝”——

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包含了大量生动鲜活、言近旨远的经典名句,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主题宣传宣讲活动,组织青年宣讲团开展主题宣讲,引导青年读懂“金句”背后的真理力量。仅高校青年师生就有超百万人次参与了“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微语音微视频制作推送、宣讲竞赛、诵读晚会等活动,网络总点击量达6500万人次。

《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以及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指导浙江长期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各地宣传部门紧扣新时代新实践,组织广大青年开展“我在之江学新语”系列活动,引导青年群众从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找钥匙、找题目、找答案。“我在之江学新语”音频栏目邀请党代表、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研读、讲读、诵读《之江新语》,单篇最高阅读量超过20万,累计有200余家媒体平台转载。

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这种既当“粉丝”又当“讲师”的淬炼过程,就是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的过程,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过程,就是听党话、跟党走,立德树人、立志成才的过程。

“讲信仰的人有信仰,才能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浙江大学马兰精神宣讲团指导老师项淑芳介绍,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深刻认同基础之上。这些年,学校不断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关工委老同志等担任青年宣讲团的专家顾问,组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辅导员等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加强讲师团内部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精磨细研课程内容。

新平台新机制推动成风化人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代青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习惯从手机屏、电脑屏、移动端上获取信息,用数字图像音频视频交流。

针对新对象的新特点,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和各地融媒体中心作用,注重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开展宣讲:

——“云端”传来好声音。宁波组织线上“读红书”“讲红课”“听红音”;温州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宣讲、开设“宣讲直播间”孵化网红宣讲员、开办“云课堂”打造全天候党课……

——“速递”带来微精品。绍兴市越城区“台门汇”青年宣讲团将现场宣讲中的优秀课程录制编辑成创意微课及时在网上展播;金华市“100秒理论速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华的生动实践编写成学习、思考、践行、领悟等小短文,配上动图制成微信页,便于“指尖上学习”……

——“走心”打造短视频。台州市黄岩区由青年人组成“永小宁”动漫乡村大使工作室,围绕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关注的理论、舆论热点问题,及时推出视频和动漫短片;省委宣传部组织数位90后制作《真理的味道》《漫说浙江精神与“浙”40年》等动漫短片……

——“平台”提供大舞台。各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好基础厚实、覆盖面广的农村文化礼堂、城市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等特色平台,“后浪”正发出撼人心魄的时代“潮音”。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瑞安青年海外宣讲员王琦灵因为这句话选择教师为职业,她说,宣讲和教育本意相通。

诗意的表达背后,是浙江持之以恒的制度化探索。

加强典型培训。近年来,浙江积极培育引领性、示范性强的青年宣讲团队,对北仑“蒲公英”宣讲团、安吉“两山”宣讲团等,充分发挥其在机制、载体、方法和队伍建设创新上的先行示范作用;对基层充满朝气、富有潜力的特色宣讲团队,通过安排重大主题宣讲、巡回观摩培训等培育扶持;对基层宣讲老品牌,通过“传、帮、带”,培育年轻名师,助力迭代升级。

完善长效机制。省委宣传部大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不断健全工作体制、组织体系;及时总结先进经验举措,探索为基层宣讲编织“保障网”;积极探索实施理论宣讲积分机制和青年宣讲员星级评定制度,打造“之江思享汇”网络平台,建立省级专家库、基层名师库、文献资料库、宣讲视频库、优秀教案库,并开展高校宣讲团与基层青年宣讲团结对共建工作,切实为提升广大青年宣讲员的宣讲能力和水平提供长期服务与帮助。

2009年,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开展第一届全省微型党课大赛,吸引了大批青年参加。11年来,全省各地各行业在组织微型党课大赛中培育了数千名优秀宣讲宣传骨干和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青年宣讲团队。2020年各地各部门参加大赛选手达9.2万,其中90%以上都是8090新青年,决赛选手也全部是青年人。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浙江青年宣讲,正用党的创新理论照亮青年心灵,照亮浙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