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24日讯 在浙江,有一座象征着“平安”的鼎。夺鼎难,是很多地方的切身感受。因为连续3年成为平安市、县(市、区)才能拿到平安鼎,连续12年才能捧得平安金鼎。
平安浙江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倡导并于2004年初作出的一个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15年来,浙江沿着习近平同志开创的平安浙江建设道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丰硕充盈的实践成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了浙江力量。
15年来,浙江奋力谱写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两大奇迹”的浙江篇章——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84%,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保持“零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蝉联全国各省(区)之首,安居乐业、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民心里更踏实、笑容更灿烂。“难夺”的平安金鼎,也在浙江各地有了72座。
抓好领导责任——
“两张报表”看平安
6年前,江山市凤林镇大悲山村村民徐林担心,他家的2900元土地补偿款因为牵扯到两个村的旧账,再加上镇领导换了人,是不是就没了着落?他遇到的问题,在镇领导交接时就引起新一任镇党委书记的关注。多方协调下,这笔补偿款顺利落实,他也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浙江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手中,每月必备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党政换届、人员变动,平安责任与经济责任“双交接”,因未办理交接手续或交接不清造成平安建设工作重大失误或严重不良影响的都将被追责。同时交接的,还有平安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功经验、可能影响平安稳定的重要案件和事件等,确保党政领导干部“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作出平安浙江建设决策之初,省委就明确:平安浙江,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还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大平安”。从那时起,老百姓的钱袋子满不满、安全感足不足,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牵挂的事情。平安建设由“一把手”负总责,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各级党委均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制度,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社会形势。
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平安的分量——许多市委、县委书记随身带着平安报表。他们说,辖区内发生了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对照平安报表,看看哪里做得不到位。每逢重大决策,都要先过社会风险评估关。
牢牢抓住“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这个关键,浙江健全完善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细化各级平安建设的任务、责任、追责“三张清单”,进一步压实各级党政领导“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从“两张报表”里,浙江建立了“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平安建设组织领导、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平安建设就提升到哪个水平;影响平安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平安建设就延伸到哪里。
整治突出问题——
标本兼治防风险
走进德清县信访局,最吸引眼球的是满满一墙的“一年早知道”。每年初,这里会公示领导干部接访时间表,让群众一目了然。从省委书记、省长到乡镇长定期约访接待群众,在浙江15年来从未间断,并形成制度。领导干部下去多了,基层群众上来少了,大量问题在源头得到解决。
平安建设15年来,浙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把专项整治突出问题与推动完善政策制度相结合,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
在矛盾防范化解方面,建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不断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衔接机制,发展各类调委会4.15万个、调解员15.5万人、行业性专业调委会1800余个,全省年均排查矛盾纠纷近70万件,化解率达98%以上。
在社会治安方面,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侵财案件、电信网络诈骗、道路交通安全等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2018年以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深挖彻查、打“伞”破“网”,有力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在公共安全监管方面,提升公共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管手段等短板,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率先实现寄递物流、瓶装燃气、客运购票、移动手机、出租房等重点领域实名制管理,强化风险源控制。
从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每年在乌镇召开;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迎接八方来宾的,是民富民安的一方乐土。透过这些窗口,世界领略了中国的发展奇迹,浙江也交出了一份“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平安答卷。
国际重大活动的圆满举办,让平安浙江建设经受住了最严格的检阅和考验。在此基础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的目标,指引平安浙江建设踏上新征程——从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入手,项目化、清单式推进平安建设专项工作,让每一个领域得到精心呵护。
夯实基层基础——
社会治理“一张网”
有这样一组数字,读起来每每让人心潮澎湃:2003年至2018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从9200亿元增加到5619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9730元增加到98643元;刑事案件从42万多起下降到33万多起,命案从1400余起下降到317起。这条经济社会发展的漂亮“X形线”,使浙江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有活力的省份之一。
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15年来,浙江把固本强基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完善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使平安建设的根基坚如磐石。
郑海明是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的网格员,大到安全、环境、治安,小到邻里纠纷、家长里短,他都要管好。“全科网格”将“七网八网”并成“一张网”。有村民反映绿化带里有垃圾,他利索地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发到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指挥室把问题派发到村里物业。很快,垃圾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浙江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缩影。从2007年舟山普陀区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到2014年全省建立“一张网”网格体系;从2016年台州打造“全科网格”到2018年全省规范提升……30万余名网格员活跃在6.9万个网格中,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便民服务,及时把基层情况上传。
2018年以来,浙江更是全面推动基层治理经验做法从“盆景”变成“风景”。全科网格规范提升工程和“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广工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等,被列为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大工程,乡镇(街道)创新联合治理机制,统筹条块力量,建立“基层治理四平台”,大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平安浙江建设15周年的新起点上再出发,浙江正拉高标杆、砥砺奋进,努力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
【短评】新起点上再出发
2019,是个特殊的年份,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的平安浙江建设已走过15个年头。
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来时路,浙江靠什么走出平安建设新路?平安浙江又为平安中国提供了怎样的经验与启发?
“平安”抓的是领导责任。平安浙江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大平安”,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抓社会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历届省委都把平安浙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领导全面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
“平安”抓的是突出问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要抓住关键处、打开突破口。15年来,浙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在矛盾防范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监管等方面不断健全政策机制,从扫黑除恶到交通严管,从世界互联网大会到G20杭州峰会,事不避难、迎难而上,交出了一张群众满意的平安答卷。
“平安”抓的是基层基础。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浙江坚持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末端处理和源头治理有机融入平安浙江建设全过程。在乡镇(街道)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统筹条块力量,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在村(社区)推进“全科网格”,切实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
新时代,新起点,整装再出发。总结经验,拉高标杆,浙江各地“盆景”变“风景”,正向着加快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钱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