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这条浙江人的母亲河,一条融合发展走廊呼之欲出—— 舟行钱江连山海

来源:浙江在线 发布时间:2019-01-15 浏览量:12

俯瞰钱塘江中上游航道枢纽富春江船闸。 拍友 王彤 摄

  浙江在线1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张帆 县委报道组 蓝正伟 郑曦)通航两周,船舶过闸1165艘次,同比去年增长197.2%!富春江船闸空前繁忙的景象,印证了钱塘江水运的能量。

  2019年1月2日,钱塘江上游,9艘满载货物的500吨级轮船,在龙游港桥头江作业区解缆,驶向东海之滨的嘉兴乍浦港。这意味着,历时8年,175公里长的钱塘江中上游航道,正式全线通航。至此,钱塘江水北接京杭大运河,沟通长江水系,东连杭甬运河,打通出海口,全省11个地市皆可通江达海。“山上浙江”与“海上浙江”就此相连呼应。

  这条打通经络的“黄金水道”,还在酝酿更深层次的改变。今天,沿着钱塘江这条母亲河,一条融合交通、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的发展走廊呼之欲出,龙游湖镇、建德梅城、兰溪游埠等沿江村镇的命运也将变得与众不同。

  复兴梦

  为钱塘江中上游注入生机,从恢复水运开始

  钱塘江,她的名字首次出现,是在先秦古籍《山海经》。此时,她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神话并列,似乎暗示着江的命运,跌宕而传奇。

  85岁的许虎木,是龙游县龙洲街道姜家自然村村民,造了大半辈子船。几十年间江面的变迁,他再清楚不过。

  他的家,就在钱塘江上游的衢江畔。从开化来的水,流经常山港与江山港,在衢州市区汇成衢江,经龙游,纳金华江,接兰江,合新安江,再流入下游富春江。据估算,钱塘江中上游全部流域面积达3.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十分之三。

  “最忙时,一年要造20多艘木船,最大的超过20吨。”18岁就跟着长辈在江边造船,许虎木见证过钱塘江的“忙碌”,产自山间的木材、山货等顺水而下,产自平原的粮食、蔬果等逆流而上,江水奔流不息,犹如铺展在浙江大地上的血脉,调整着东与西、山与海之间的平衡,“每天来来往往八九十艘船,好不热闹!”

  那时的衢江边,分布着大小30多个码头,有供货装卸的,有供船停泊的,也有专供游乐的。一两个码头就能聚集起客商与渔民,形成村落。几个村落相连,便成了店铺林立的城镇。直到今天,小南海镇、湖镇镇、洋埠镇、游埠镇等名字,以及村民喜爱的龙舟赛事、水上婚礼等,都清晰地带着傍水而居、因水而兴的痕迹。

  然而,上世纪50年代后,因上游兴建电站,以及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钱塘江水运逐渐衰落。至1994年,衢江全面断航。其后,兰江也失去航运条件。

  生意越来越难维持,10多年前,许虎木不得不放下造船行当。在他生活的村庄,古老码头已被废弃,无声又无奈地顺应着时代变迁。

  “为钱塘江中上游注入生机,从恢复水运开始。”据省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12月,钱塘江中上游水运复兴、航运开发工程正式开工。

  历时8年,从富春江船闸过闸量突破1000万吨、姚家枢纽并网发电,到浙西最大综合港区杭州港建德港区十里埠综合作业区建成,再到2019年伊始龙游港区正式开港,“黄金水道”终于实现全线通航。

  密切关注此事的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坚,用手比划了一个杠杆撬动的动作。在他看来,钱塘江中上游通航就像一个无形的支点,“历经气象万千的繁盛与舟稀楫少的困顿,历史与今天、内河与海洋、人与水在此刻久别重逢,也将推动经济与文化融通向前。”

  通经络

  内河航运的生命力,在于和地方产业、城市的联动

  “一条大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的运力”,这是过去人们对内河水运网的赞美,在今天多式联运体系日渐成型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

  “水路费时较长,但能节约近半成本。开发后的钱塘江中上游航道,相当于一条复线铁路或两条4车道高速公路,预计到2020年,运量将达4000万吨,每年节约运费约9亿元。”省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内河水运网向海延伸,内陆的物资可直抵海港,出口到世界各地,“它可激发的产业潜能、经济效益,将难以估算。”

  2018年初,富春江船闸试运行当天,兰溪市三江仓储发展有限公司时隔5年,重新跑起水上运输业务。3艘油品运输船舶,从桐庐停靠码头出发,前往嘉兴乍浦港装运油品。10天后,它们满载1000吨油品,顺利抵达兰溪。

  “富春江船闸改造停航后,我们就暂停水路运输,油品全部通过公路运输,成本比原先高出30%。”该公司负责人严汝清说,目前他们已订购多艘500吨级的油品运输船,并规划将8000立方米的储油规模,提升至2.8万立方米,“对未来,我们十分看好。”

  成本低、很环保,这让龙游港务董事长俞德周对水运情有独钟。在衢州,2017年,当地货物运输量达11569.36万吨,其中包括铁路301.40万吨,公路11263万吨,水运4.9万吨。“公路货运比例过高,还会带来道路拥堵、尾气排放等问题。”俞德周说,龙游港区桥头江作业区的开通,使本地大宗产品向水路分流,推动交通绿色发展。

  事实上,“黄金水道”打通经络,带来的不仅仅是物流成本的降低,更是交通运输结构的改变。

  就在桥头江作业开工不久后,省建投集团投资的浙西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园便落户龙游经济开发区,浙江兴一物流等公司也相继落地,一个全新物流小镇正在古老的钱塘江畔兴起。

  在浙江海港内河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学军看来,内河航运与港口要想拥有生命力,必须要与所在地的产业、城市联动,通过发展仓储物流、城市配送、商业贸易等业态,延伸产业链、业务链,提升区域招商引资能力,“企业的引进,又能对区域经济产业、城市空间布局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新气象

  以钱塘江文化为基础,打造优质的旅游产品

  船行至兰江、新安江与富春江的交汇口,建德梅城镇带着千年古韵,款款走来。

  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这座自三国就置县的古严州府,是钱塘江上的军事要塞、商贸重地、文化地标。

  但钱塘江水运衰落后,曾经的繁华远去。65岁的梅城人陈卫明回忆,此前全镇5万多人口中,有3万多人聚居在1.56平方公里的集镇上,还有人蜗居在4平方米的房子里,古城记忆日渐模糊,“盼着曾经的梅城再度归来。”

  陈卫明没想到,断掉的水运有“连”上的一天。随着钱塘江中上游航道的开发及杭州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梅城启动古城综合保护开发与棚户区改造工程。2300多户居民搬离,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2018年,镇里又与杭州市运河集团合作,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恢复千年府城风貌。

  经修复改造,这里留下全长2.27公里的南城墙、东城墙,以及民国邮局、金源昌烟厂等历史建筑。2018年端午节,当省级非遗项目虾灯舞重现时,古老的澄清门前人潮涌动。“有文物古迹、江河记忆与生活方式的梅城,将成为钱塘江中上游的一颗明珠。”杭州运河集团梅城公司负责人楼烨说。

  从梅城溯江而上,一场名为“瀫(读音为hú)水之春”的文化联谊活动已举办到第十届。

  瀫水,便是衢江。“瀫水之春”的主办者,是沿江分布、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的5个镇:龙游湖镇镇,兰溪游埠镇,以及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罗埠镇、汤溪镇、洋埠镇。1986年至今,各镇轮流主办。

  “河流及其衍生而出的文化,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龙游湖镇镇长江建新说,“这也是城镇发展的契机,不可错失。向内,我们正将红木小镇、三叠岩、通济古街等景点串点成线;向外,5镇将联手做深‘水+商贸文化’文章,共同推出水上文化旅游线路。”

  “以钱塘江文化为基础,可打造优质的旅游产品。”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李杰认为,钱塘江流域覆盖全省50个县(市、区),积累了丰富的文旅资源,各地通过发掘整理、开发利用、共通共享,可形成一条流动的历史、文化、经济长廊,“希望钱塘江两岸能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地方。”

  龙游县里,一条长4.2公里的沿江绿道就要铺到许虎木生活的村庄了。不久后,迈出家门,他就能到江边散步,感受“衢江万古身潺湲”的况味。阔别江面多年,这位造船人的生活,又一次与钱塘江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