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唐诗之路”千年新韵 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在新昌举行

来源:浙江在线 发布时间:2018-11-23 浏览量:11

43.jpg

陕甘浙三省签约“诗路一号产品”

  浙江在线绍兴1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蔡缨苏 摄影 汤华生)“唐诗之路”被誉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个别具特色的世界级文化之路,不仅是中国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更是传承的千年活态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

  11月22日,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在浙江新昌举行。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浙江省旅游宣传推广中心、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新昌县委政府承办,旨在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大花园建设、打造“四条诗路”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共同推进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共创高品质美好生活。 

  梳理国内外“唐诗之路”研究

  专业“智囊团”提供学术支撑

  浙江大地上的景点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通过一条条“诗路”串珠成链,就能使之散发更耀眼的光彩。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作为“全域旅游推进工程”的重点内容,被列为大花园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

  为在历史与现实的平衡中相互观照,宣传“唐诗之路”沿线山水文化,也为积极打造“唐诗之路”提供学术支撑,会议还对21日举办的全国唐诗之路与天姥山学术研讨会上的情况做了汇报。30多位唐诗之路研究专家、学者共同总结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唐诗之路”的研究,强调要继续加强唐诗文化研究,加强区域协作联动,也要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把唐诗文化的开发利用植入全域旅游建设、乡村振兴大局和城市建设全局,坚持多规合一,积极打造唐诗产业、唐诗之城、唐诗村镇,加快唐诗之路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这条文化之路真正成为产业之路、发展之路、经济之路。

  “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落户新昌

  三地联动发布“诗路一号产品”

  “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弘扬唐诗文化、凸显诗路的现实价值,需要各方的加入。大会宣布,在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下设“诗路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并落户新昌鼓山公园天姥阁。新昌在“唐诗之路”上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术研究和理论支撑,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更使新昌在诗路上熠熠生辉。“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成立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以智库、媒体、策划力量共同推进诗路发展。

  会议现场,以边塞诗为代表的甘肃敦煌、以宫廷诗为代表的西安未央区、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浙江新昌还进行了“诗路一号产品”的签约,它们将联合航空公司,打造国内首条“三诗”研学旅游线路,携手为重现中国千年诗路发力。同时,这也是浙江“诗路建设发展研究中心”落成后发布的首个成果。

微信图片_20181122184104.jpg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如兴共同为“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揭牌

  十多个唐诗之路主题项目推荐

  圆桌探讨助力诗路建设发展

  清丽的浙江山水、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昔日文人墨客寻幽访古、山水朝圣之地,而留存至今的大量典故、诗篇和古迹,则是今天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唐诗之路的建设发展,更需要沿线各地一起努力,让诗活起来、让景点串起来、让文化和旅游融合起来。会议现场,来自杭州、宁波、绍兴、衢州、金华、舟山、台州等七个地市20多个县(市、区)的11个“唐诗之路”主题文旅项目进行了推荐展示,以余姚四明山唐诗之路景观小品建设、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开化诗情梅景文旅综合等项目为代表,全方位助力诗路复兴。10多家国内知名资本机构现场点评,共同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出谋划策。

  唐诗之路的建设,既要“文化为魂”,更要“资本、产业助力”,让诗路旺在实景里。如何进一步做好诗路的“深化、物化、转化”文章?怎样“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了当下诗路建设的紧要问题。会议现场还开展了一场围绕“唐诗之路产业价值与意义”为主题展开的圆桌讨论。

44.jpg

圆桌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薛天纬从文化推动的角度对诗路建设在世界文化层面上的重要性给予了建议,他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和追捧以李白为代表的唐诗文化,并且唐诗文化对当地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诗路建设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世界文化的需要。

  此外,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能源与环境处处长范玲,从自身的调研经历出发,对诗路如何才能做到旺在实景里做了简述;携程目的地营销华东华南华中陕新渝总经理张旭,则是以OTA的角度对如何打造沿线产品、诗路该具备哪些条件给出了独到的建议;熠帆资本董事长吴品磊,代表资本方对诗路上文旅项目的打造表达了专业看法。

  专家媒体重走文化古道

  诗路建设彰显文旅融合之道

  “魏晋高风远,南朝圣迹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风光一路诗。”镌刻在新昌大佛寺门廊上的这副对联,是对新昌山水美景与人文风情的经典描述。11月23日,全国文旅业界专家学者、旅行社代表、23个沿线县(市、区)代表以及媒体大咖们将深入“唐诗之路精华段”新昌,实地考察以鼓山公园、大佛寺为代表的诗路景观,一起重走文化古道,领略“唐诗之路精华段”的诗韵魅力。

  自新昌学者竺岳兵于1991年首次提出“浙东唐诗之路”概念,近年来,新昌积极打造“唐诗之路”品牌,把学术研究和活化工程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不仅成立了“王羲之归隐地研究所”、筹备设立天姥山文化研究会,更于今年发布了《关于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拉开了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结合的“唐诗之路”活化工程的序幕。随着“唐诗之路”品牌的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总人次从2012年的680.77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396.65万人次,五年内增长一倍。

16.jpg

新昌学者竺岳兵

  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强调:“要以唐诗为着力点,做好唐诗文化这个品牌的物化;以唐诗之路为发力点,做好转化的文章;唐和诗结合起来是文化自信的概念,做好深化的文章,要从个别诗人生活情趣和情怀中解放出来,走向绿水青山,走向人民大众,走向火热的改革发展。唐诗之路要从一个文化符号转化成区域的形象、品牌,从一种文化情怀转化为发展动力,诗路品牌的打造既要落地聚焦,又要开放共享,不能排他。”

  如今,“唐诗之路”构建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整体性的渊源关系,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也为当代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提供了新的课题。此次会议将促进浙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擦亮浙江大花园建设的特色名片,让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来浙江穿越浩瀚诗篇、领略唐诗之美,使唐诗接近现实、走向世界,共同续写“唐诗之路”未来发展的传奇篇章。